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布尔诺城市历史

公元9—10世纪,在现今布尔诺所处的地方建起了城堡,此后这里逐渐发展起来,13世纪初是日耳曼殖民地,1243年建城。19世纪末,布尔诺是捷克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布尔诺的居民以日耳曼人为主,战后以捷克人为主。

布尔诺虽屡遭战火,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至今犹存,城内保存有很多中世纪的古迹和古代建筑。坐落在高岗上的什波尔别尔克城堡,建于1277年,以前曾为摩拉维亚侯爵的宅邸,以后历代领主不断对它进行加固、扩建。从18世纪末开始,哈布斯堡王朝利用城堡来关押犯人,不少奥地利革命志士、意大利烧炭党人、波兰革命者都被囚在此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分子在城堡的地下牢房里囚禁过8万名政治犯。1961年,城堡被辟为市博物馆。

市中心大教堂的钟楼,每天上午11时要敲午时钟,以钟声纪念“三十年战争”。在1618年-1648年的“ 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军队两次围攻布尔诺,久攻不下,于是决定在围攻的最后一天,如在午前仍不能得手就撤退。布尔诺市民获悉这一消息后,就在11时提前敲响午时钟,瑞典人闻声撤退,围城解除。此后,敲午时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市中心的2月25日广场周围是古建筑荟萃之地,这里的杰特里赫斯特尼宫(现为摩拉维亚博物馆)和建于1600年的布尔诺剧院均为典型的古代建筑。老市政厅建于1240年,现已改建为布尔诺市历史博物馆,大厅的拱门上方有5条精雕木柱,木柱上的神像精巧别致,走廊上悬挂的鳄鱼模型则是布尔诺市的象征。新市政厅建于16世纪,曾为摩拉维亚议会和省法院所在地,里面建有哥特式客厅、走廊和巴罗克式议会厅,厅内的古代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945年3月25日—5月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解放捷克斯洛伐克过程中实施的进攻战役。此战历时一个半月,乌克兰第2方面军前进200公里,击溃了德军9个师。乌克兰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正进行维也纳战役)的联合突击,使敌战线整个南翼彻底崩溃。斯洛伐克宣告解放,布拉迪斯拉发工业区和布尔诺工业区回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手中。苏军打开了通往捷克斯洛伐克中部地区的道路。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战役使苏军获得了在山林地条件下组织和实施大纵深的方面军进攻战役,并在汛期克服水障碍的经验,从而丰富了苏联军事学术。不间断和目的明确的党政工作,对顺利完成这一战役起了重要作用。苏联最高统帅部高度评价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胜利行动。由于参加解放布拉迪斯拉发的战斗,15个兵团和部队获得了“布拉迪斯拉发”荣誉称号,24个兵团和部队被授予勋章。由于解放布尔诺,60个兵团和部队被授予勋章。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