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捷克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发展了友好关系,关系对象不限于欧盟和欧洲—大西洋区域。捷克的对外关系并非是单方面的,而是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发展。然而,捷克政府和米洛什·泽曼(Miloš Zeman)总统对外的积极活跃态度,因国内政治斗争和利益纠葛变得复杂起来,亦受到政治、媒体和公共舆论过度意识形态化的负面影响。本文将总结去年捷克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明确相关主题(参与欧盟事务、英国脱欧对捷克的影响、捷克同俄罗斯及中国的合作),并详细介绍维谢格拉德集团的问题和中捷关系。一、捷克外交政策的基石
捷克外交政策基于2015年政府批准的《捷克共和国外交政策概念文件》(Concept of the Czech Republic´s Foreign Policy)。该文件定义了3个全球目标,即:安全、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人权。还定义了2个国家目标,即:为公民服务并使捷克走向世界。该文件考虑到了当前世界秩序的多极化发展、非国家行为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日益增加,以及世界各国高度依存的既定事实。这些因素也使得捷克需要奉行多边主义。捷克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是欧盟、北约、联合国、国际安全组织和世贸组织。捷克是以出口为主要导向的开放型经济体,因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外交政策概念文件》也强调了捷克外交政策的价值基础。该基础源于融入欧洲—大西洋区域的事实。文件明确提出了如下价值观:民主、法制、普适和人权的不可分割性及尊重人的尊严、平等团结和尊重《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捷克外交政策具有复杂多变的倾向,这恰恰吻合了泽曼总统和安德烈·巴比什(Adrej Babiš)总理采取的立场。不论合作伙伴现行何种社会制度,他们都采取建立和深化经济关系的政策。泽曼总统是这种开放、多方位、无偏见且务实的外交政策的最有力支持者。他批评对俄罗斯的制裁,支持捷克与中国开展合作并发表有关克里米亚的声明。在任总统表现出的这种外交倾向,受到了社会中自由派的批评。他们呼吁转向(回归)单一、亲西方的价值观,与这种价值观相匹配的是过于意识形态化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势必无条件地遵守欧洲—大西洋框架下的相关概念和自由民主的原则。但是,这样的政策将不可避免地损害捷克的国家及公民利益。因为该政策否认世界多极化和多边主义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当前《捷克共和国外交政策概念文件》恰恰承认了这种趋势。捷克主流政界及官方外交政策继续向欧盟和北约框架施加压力,甚至在去年出现了一系列的批评,特别是针对欧盟的批评。大多数捷克政治家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但反对联邦制、反对采用欧洲共同货币、反对建立联合军队,也反对将外交政策权移交给欧盟委员会。强调主权原则、捍卫国家利益和明确反对配额是2019年捷克政治言论的主要特点。一些西欧和南欧领导人不仅批评捷克,还批评了整个维谢格拉德集团,称其缺乏团结精神。但是,捷克并未放弃团结和人道主义的义务。捷克同时也发出了警告,完全开放的边界和理想主义的“欢迎”政策会对欧洲国家的安全、社会长治久安以及福利制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保护欧盟边界和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合理援助等相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捷克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此应当指出,捷克为维护欧洲的公共安全,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针对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ad)政府的冲突爆发后,捷克是唯一没有关闭其驻叙利亚大使馆的欧盟国家。因此,令人起敬的捷克大使伊娃·菲利皮(Eva Filipi)不仅履行了服务捷克公民和所有其他欧盟国家公民的职责,甚至还调和了叙利亚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欧盟委员会前副主席费德里卡·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一度曾考虑将捷克驻叙利亚大使馆作为欧盟人道主义援助独家代理总部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指责捷克的被动和利己主义显然毫无根据,这种指责出于对捷克领导人更为现实主义的立场了解不足(或不愿理解)。英国脱欧是捷克外交政策的另外一个重要议题。长期以来,英国一直是捷克非常亲密的伙伴。两国在欧盟层面有着相同的利益,都对欧盟官僚精英及其机构议程持保留态度,为平衡法国—德国轴心做出努力。出于这个原因,捷克对英国脱欧表示遗憾,他们批评欧盟苛待公投后的英国,并强调需要维持友好互利的关系。如今捷克政界开始高度重视维谢格拉德集团,因为该集团代表了欧盟中的一极,而且有时还会反对西欧国家的利益和政策。捷克于2019年7月接任维谢格拉德轮值主席国,任期至2020年6月底。捷克提出的口号是“理性的欧洲”,与其推动在欧盟内部采取理性、务实和建设性措施的一贯努力相一致。在捷克任期内,该集团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其在欧盟和北约中的地位且促进各国间的团结和提高凝聚力;其更为具体和实际的目标包括:支持单一市场的深化,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支持欧盟扩大,促进欧盟东部伙伴关系政策以及在安全与国防领域的合作。此外,捷克还致力于促进创新经济和人工智能开发,以及推进欧盟成员之间的社会经济融合与凝聚力。值得注意的是,维谢格拉德四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这种平台对区域合作的意义。峰会、会议、对话和磋商自上而下、频繁且定期在不同的领域展开。2019年10月,捷克主办了维谢格拉德四国总统峰会。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总统也参加了这次峰会。各国最高代表共同支持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捷克担任轮值主席国后,于2019年9月和10月两度组织了总理峰会。巴尔干各国总理均出席了上述两次会议。两次峰会的主要议题均是欧盟和申根区的扩大问题。11月的会谈是所谓的“凝聚力之友”峰会(Friends of Cohesion)的组成部分。“凝聚力之友”是由保加利亚、捷克、塞浦路斯、克罗地亚、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组成的非正式组织。与会者讨论了欧盟2021—2027年预算框架,各方表示,凝聚政策不仅是欧盟预算的核心,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将为地区和成员国的融合做出重要贡献。捷克总理安德烈·巴比什提出批评性意见,指责欧盟的财务框架不合理,因为凝聚政策的财务来源有所削减。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融资问题仍将是欧盟财政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有意见认为,欧盟向各国进行转移支付的方式,可能(并且应该)以接受难民配额为条件,而维谢格拉德四国明确拒绝了这一配额。2019年中捷关系有所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捷克军方施加的压力。他们十分乐意逆转原本就堪忧的中捷双边关系。2019年4月,米洛什·泽曼总统第五次访华,中国也由此成为泽曼总统访问次数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米洛什·泽曼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他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欢迎中国在欧洲和捷克进行投资。泽曼总统还出席了北京世博会暨捷克—中国商业论坛的开幕式。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谈(是他们的第六次会谈)。华为和中信公司的代表也参与了此次会谈。两位领导人都批评(高)关税和贸易战以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米洛什·泽曼总统支持华为建设5G网络,并支持中国公司参与捷克的各种PPP项目。11月,由众议院议长率领的捷克代表团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捷克是该博览会的主宾国。这一系列的外事活动证明,如果双方遵循开放、无偏见和务实的政策,抛弃偏见和过时的教条,中捷两国就能成功合作。然而,2019年出现了两次旨在损害中捷关系的政治和媒体事件。第一次政治事件是由现任布拉格市政府中捷克海盗党(Czech Pirate Party)的代表挑起。这一事件挑战了捷克官方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也导致布拉格与北京的友城关系于2019年10月终止。原定在中国举办的几次捷克文化活动被取消,原定在布拉格举办的中国投资论坛也被取消。第二次事件则对学术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查理大学(Charles University)一批反华汉学家和媒体炒作了一出丑闻,最终导致查理大学与住房信贷银行(Home Credit)之间的合作被中止。该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其所有人是捷克首富彼得·凯尔纳(Petr Kellner)。丑闻还导致捷克—中国研究中心(Czech-Chinese Center)被解散(该中心的重点工作是建立和深化与中国大学及研究中心的合作),并解雇了一批与中方一起组织会议并开展研究的教授。此类行为违反了捷克和欧盟的对华官方政策,损害了捷克的形象。然而,与此同时,捷克的第二家孔子学院在布拉格金融与行政大学(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正式运行。矛盾的是,建立孔子学院是人们几年前在查理大学创立捷克—中国研究中心的目的,而捷克—中国研究中心在前不久不幸解散,但建立孔子学院的目标却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