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搭桥变频器 中信重工以“软”助“硬”

  和公司一道,任沁新又成功翻越了一座大山。  翻过这座山,跨界到电力电子行业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能够用自己的控制系统“装备”重型装备。  任沁新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他们“控制”装备的手段,就是研发生产工业专用变频传动系统。8月8日,在成功投运一周年之后,中信重工向外界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CHIC1000及其延伸CHIC2000系列重载型工业专用高压变频器。  造世界最大磨机、最大齿轮的重型装备制造厂商开始弄芯片,搞集成电路,做电力控制系统,干起了让程序在板卡上飞奔的“细活儿”,这一步跨得着实有点大。  “这是行业霸主的选择。”有人评论说。德国西门子从做电子元器件起步,成为“控制系统”的世界龙头后,着手并购装备制造企业。中信重工也开始类似的征程,只不过这家国内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产业链的源头在装备制造。  “控制”之梦  在矿山机械行业里,变频器并不是一个新成员,20年前任沁新就知道其存在。  “当时得到一个订单,除机械部分的卷筒由我们生产外,所有的传动装置都是进口的。”任沁新回忆。新中国第一台矿井提升机的诞生地就在中信重工的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对矿井提升机具有强烈的自信,认为自己做得最好。但一看人家的配置就傻眼了:电机直接连着主机,用变频控制。而那个时候用减速机、采用机械制动是国内主流。  “一个提升机合同,主机只占了定价的10%。”时任计划处处长的任沁新大受刺激,对高效、高价值的变频技术留下深刻印象,并判断:如果不切入变频传动和自动化控制部分,工厂有可能沦为提升机卷筒的“生产车间”。事实上,这在我们很多领域已成为残酷的现实。  此后,任沁新带领团队和企业一路追赶,成功地让昔日的洛阳矿山机器厂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成套设备的供货服务商,也是中国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商之一,并进入资本市场,A股上市。  “这个过程中,对于主机传动技术和成套装备的控制系统,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任沁新说,在矿井提升机上,突破口先从采用液压装置制动的闸控技术打开。2009年,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闸控系统在神华宁煤投入运营。  当任沁新重拾“变频梦”时,遇到了高压变频领域创始人之一的张其生。“不再让国外巨头‘控制’中国装备!”两人一拍即合。2012年12月,张其生作为外聘专家就任中信重工总经理助理,变频器项目正式启动。  以智能化为特征、令全球关注的“工业4.0时代”,就是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其前提就是要把工艺需求、装备制造与电力电子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控制系统、核心元器件为国外厂商所控,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有一把体会深刻的辛酸泪。  在此背景下,中信重工顺势而为、迎潮而上,勇担高端大功率变频国产化承担者的战略使命。  “中信重工具有这样前瞻性眼光,有身体力行的魄力,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现已担任中信重工副总经理的张其生说。  “制造”革命  在外人看来,中信重工涉足电力电子行业,似乎平地起高楼,很突兀,但用任沁新的话来说,这是“发展遇到瓶颈后寻找到的突破口,更是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探寻新路子”。他说,当制造能力发挥到极致后,再发展就必须要跳出“制造”看“制造”,不能一味扩张产能,尤其在有钱之后。  “装备制造是机械导向,时间长了,思维模式也机械化了。”中信重工总经理俞章法说,以前一谈到研发,就本能地指向机械产品本身,可一旦从控制系统入手来考量,思维拓宽,就能更加深刻理解减速机、齿轮是可以和如何被替代的。  传统的传动装置定向、定速,是机械的,笨重、能耗大、可靠性低,而变频技术能让传动变得轻灵、高效、精准,更可实现节能降耗,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装备制造业必须转向控制导向。”任沁新异常坚定。从“机械”到“控制”,对于装备制造业的这种导向转变,任沁新认为,是革命性,对自己公司则又是一次战略转型,是技术导向思维模式的根本变化,对中信重工原有管理体系也是严重考验和巨大冲击。  “这种转型对中信重工而言,相当程度上也是革自己的命。”张其生说。他今年5月刚刚被委以重任做分管技术系统的副总经理,他已发现,自己的强势介入,给习惯制造、适应机械的人带去很大的冲击。  面对产业变革,就要因势而变,及时调整。“让搞变频、控制出身的人统领搞机械出身的人,这种人事安排已表明了我们的决心。”任沁新说。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