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巴士拉基础设施

公路:伊拉克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长4.56万公里,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但一些能够通行的路段路况较差。部分公路可通往土耳其、叙利亚、约旦及科威特等国。

铁路:伊拉克国内铁路总长2370公里,包括三条主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和巴格达——乌姆斯盖尔线。大部分铁路为单线铁路,铁路标准轨距为1435mm.设计时速为160公里/小时至250公里/小时,但实际运营速度不足100公里/小时。

历经连年的战乱、国际制裁以及美伊战争,伊拉克火车线路大部分被损毁,加之年久失修以及人为造成的破坏,伊拉克轨道交通已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尽管伊拉克的轨道交通在2009年年底已经基本恢复,但安全难以保障、沿线站点不健全、延误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发展。

虽然伊拉克战后轨道交通的发展步履维艰,但交通主管部门认为,线路、车站以及服务恢复是伊拉克轨道交通重回正轨的先决条件。目前,部分线路已经开始运行,但乘客不多。伊拉克交通部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通过政府的大力投入以及吸引外国企业的投资,扩建铁路。

拟建中的法奥港将带动全国铁路联网工程。目前,从巴格达至巴士拉的夜间客运线路已经开通;巴格达至费卢杰以及什叶派圣城萨麦拉的每周一次的列车也得以恢复;巴格达至摩苏尔的线路已经开通。伊拉克还计划修建和叙利亚、约旦、科威特和伊朗四国的跨境线路。

空运:巴格达、巴士拉、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纳杰夫有国际机场,哈迪塞、基尔库克有相对较小的民用机场。2003年,受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陷于瘫痪,2004年开始恢复部分国际航班。目前巴格达有飞往迪拜、安曼、开罗、伊斯坦布尔、阿布扎比、多哈、法兰克福等城市国际航线,伊拉克航运公司已于2015年开通巴格达、巴士拉与广州、北京间的直航航线。

水运:主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夏台阿拉伯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伊拉克港口主要包括乌姆盖斯尔港、组拜尔港、巴士拉港等。目前,伊拉克已开始法奥港招标,其由欧洲公司设计,规划规模超过70个泊位,建成后将集石油、集装箱、散货、仓储等一体,成为第一大港口。相关配套工程包括公路及铁路,总预算在百亿美元左右,资金缺口巨大。

通信:伊拉克固网发展缓慢,用户流失严重,目前约有59万用户,主要为伊拉克通讯部国有运营商ITPC所有。

移动用户发展非常迅速,现有的GSM运营商是:ASIA CELL、ZAIN、KORAK及部分地方营运商,用户总数将近3196万。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在伊拉克设有分公司,与伊拉克通讯部和运营商有良好合作,均取得了较好回报。

伊拉克互联网业务发展较快,用户不断增加,但网速较慢,价格昂贵。主要网络公司为Earthlink。

目前伊拉克急需大量的通讯设备和网络,如GSM移动电话、其他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和设备,包括电线电缆、各种接口、通讯塔和天线、公共网络设备、安全系统、多媒体、屏显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维修设备和自动交换机等。还需要先进的通讯软件、软件顾问和工程师等。

电力及污水处理:伊拉克81.3%的人居住在具备公共供水管道的住宅内。首都巴格达最高,占98.3%,农村地区最低,仅占45.6%,其中城市12.5%的人供水稳定,29.2%的人供水不稳定,17.6%的人抱怨供水不足,16.4%的人供水时常间断。农村地区26.1%的家庭使用河水和溪水,9.5%的家庭需要供水车供水。8.2%的家庭使用井水,4.7%的家庭有自来水(公共水管)。

伊拉克电力缺乏,电网陈旧。公共电网是家庭和个人用电的主要供应渠道,但每天平均供电只有7.9小时,巴格达最少,平均每天5小时。伊拉克22.4%的人口用电可完全依赖公共电网,75%的人口需寻求其他途径,如社区和家庭自备发电机等。社区发电机和家庭自备发电机平均每天可分别供电6.4小时和4小时。伊拉克需要由土耳其等国进口电力,后者目前向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以及尼尼微省输送电力。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