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布尔诺社会发展

布尔诺是捷克第二大城市,是南摩拉维亚州的首府及教育和工业中心,位于捷克一摩拉瓦高原东缘、斯夫拉特卡河和斯维塔瓦河汇流处。公元9——10世纪,在现今布尔诺所处的地方建起了城堡,此后这里逐渐发展起来,13世纪初是日耳曼殖民地,1243年建城。19世纪末,布尔诺是捷克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布尔诺的居民以日耳曼人为主,战后以捷克人为主。

布尔诺虽屡遭战火,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至今犹存,城内保存有很多中世纪的古迹和古代建筑。坐落在高岗上的什波尔别尔克城堡,建于1277年,以前曾为摩拉维亚侯爵的宅邸,以后历代领主不断对它进行加固、扩建。从18世纪末开始,哈布斯堡王朝利用城堡来关押犯人,不少奥地利革命志士、意大利烧炭党人、波兰革命者都被囚在此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分子在城堡的地下牢房里囚禁过8万名政治犯。1961年,城堡被辟为市博物馆。

市中心大教堂的钟楼,每天上午11时要敲午时钟,以钟声纪念“三十年战争”。在1618年-16 48年的“ 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军队两次围攻布尔诺,久攻不下,于是决定在围攻的最后一天,如在午前仍不能得手就撤退。布尔诺市民获悉这一消息后,就在11时提前敲响午时钟,瑞典人闻声撤退,围城解除。此后,敲午时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市中心的2月25日广场周围是古建筑荟萃之地,这里的杰特里赫斯特尼宫(现为摩拉维亚博物馆)和建于1600年的布尔诺剧院均为典型的古代建筑。老市政厅建于1240年,现已改建为布尔诺市历史博物馆,大厅的拱门上方有5条精雕木柱,木柱上的神像精巧别致,走廊上悬挂的鳄鱼模型则是布尔诺市的象征。新市政厅建于16世纪,曾为摩拉维亚议会和省法院所在地,里面建有哥特式客厅、走廊和巴罗克式议会厅,厅内的古代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布尔诺人常吃Knedliky,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特爱的酸白菜(Zeli)及沾酱,相当美味。布尔诺人嗜食肉类,水果蔬菜很少。布尔诺的国菜,可以说就是烤猪肉了(Knedliky及Zeli),炖煮的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这里的速食店很方便,要是不想花太多时间在餐厅里,就带份德国香肠堡(parky)或起司(syr),坐在路边吃吧!甜甜圈(Kablihy)、苹果派(jablkovyzavin)和包水果的布尔诺饺子(ovocneknedliky),都是不错的甜点。布尔诺人嗜酒,当地酿制的皮耳森啤酒(PlzenskyPrazdroj)相当知名,皮尔森啤工厂开放参观,爱酒人士不可错过。另外,摩拉维亚地区的葡萄酒也相当不错。布尔诺各地的Pub提供各式酒类,除了啤酒,还有梅子白兰地(slivovice)、草药苦酒(becherovka)等,都算得上口味特殊。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