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的明珠——布拉迪斯拉发
多瑙河畔的明珠——布拉迪斯拉发
姜琍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第12期 2010年08月23日
布拉迪斯拉发为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位于斯洛伐克的西南边陲、小喀尔巴阡山南麓、多瑙河与摩拉瓦河汇合处,面积368平方公里,人口42.7万(2002年12月31日统计数据)。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融合悠久历史和现代魅力的城市。巍峨的城堡和古迹犹存的老城区表明昨日的灿烂辉煌,而现代化的商厦、住宅区和横跨多瑙河的数座雄伟大桥则展示今日的勃勃生机。
一 历史悠久
从远古起,布拉迪斯拉发就是连接亚得里亚海与波罗的海的琥珀之路和多瑙河流域商道的交会点,有利的自然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 促进了该城市的不断发展。考古发现证明,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公元907年,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的祖先)在此打败了巴伐利亚的军队,随之出现有关该城市的最早文字记载,那时它被称做俯瞰多瑙河的堡垒村镇。10~12世纪,匈牙利王国统治者下令在多瑙河畔建造城堡作为重要的边防工事。该城堡后来成为地方行政长官与牧师会的驻地,而城堡周围的居民点逐渐发展成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城市,名为普雷什波洛克。1291年,匈牙利国王授予普雷什波洛克自由王国城市特权。1526年莫哈奇战役后,土耳其人占领了匈牙利的中心部分,普雷什波洛克作为匈牙利的首都长达250多年,匈牙利最高国家机构迁移至此,匈牙利国王和王后的加冕仪式也在此举行。从18世纪末期起,普雷什波洛克成为民族意识日益强烈的斯洛伐克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兴起,多瑙河畔普雷什波洛克的航运业、大型工厂、蒸汽火车和有轨电车相继问世。1919年年初,普雷什波洛克并入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改名为布拉迪斯拉发,此后一直是斯洛伐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拉迪斯拉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居民人数从1919年的8.3万增加到1938年的12.4万。
1939年3月14日,在纳粹德国的指使下,斯洛伐克宣告独立,布拉迪斯拉发成为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两个平等民族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告成立,布拉迪斯拉发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改称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城市走上工业化和住宅区建设集中化的道路。40年间,布拉迪斯拉发人口增至原来的4倍。
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共和国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后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布拉迪斯拉发再次成为首都。
二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不仅设有政府、议会和各国外交机构,还设有国家银行、国家剧院、高等院校、科学院、保险机构、有价证券交易所和大型贸易公司等。
对于大多数斯洛伐克人来说,布拉迪斯拉发的地理位置明显偏远,但如此的地理位置却使布拉迪斯拉发居民获益匪浅。布拉迪斯拉发距离欧洲发达地区较近,它与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匈牙利的杰尔构成一个繁荣的经济圈,并被认为是欧洲最具发展前景的地区。布拉迪斯拉发工业发达,化学工业在全国处于主导地位,食品工业是传统工业,汽车制造业则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布拉迪斯拉发的就业率和 职工月均工资全国最高,还被评为全国经营环境最好的城市。城市的边缘地带以葡萄和蔬菜种植为主。布拉迪斯拉发交通发达,与国际和国内公路、铁路相连,什特凡尼克机场保障了国际国内航空运输,多瑙河水路运输也享有特殊地位。
早在1465年,布拉迪斯拉发就开始创建斯洛伐克境内第一所大学——伊斯特洛波利塔纳学院,它也是当时匈牙利王国境内唯一一所大学,主要传播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思想和从事高等教育。如今,布拉迪斯拉发又有5所高等院校,它们是考门斯基大学、斯洛伐克技术大学、经济大学、音乐艺术大学和造型艺术大学。2002年,在上述大学就读的学生人数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1/3强。
布拉迪斯拉发还是一座文化气息浓厚的国际都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展会和艺术节在此定期举办,如布拉迪斯拉发音乐节、布拉迪斯拉发爵士乐节、布拉迪斯拉发七弦琴节、化学博览会和国际建筑博览会等。布拉迪斯拉发戏剧演出有200多年历史,斯洛伐克国家剧院享有世界声誉,它由歌剧团、话剧团和芭蕾舞团组成。
市内博物馆和画廊众多,展品极其丰富。
三 旅游胜地
布拉迪斯拉发由新老城区组成,尽管老城区的历史中心部分没有完全保存下来,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底蕴、自然和文化魅力犹存。市内有264处文化古迹,其中杰温城堡、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伊斯特洛波利塔纳学院、新教中学建筑物、圣马丁教堂、3世纪时罗马—日尔曼庄园鲁斯帝察和斯拉文以及罕见的犹太拉比陵墓为国家级文化古迹。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总统府、老市政厅和大主教宫等。
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府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耸立于多瑙河北岸的丘陵上,在这四方建筑物的四个角上建有塔楼,形如一张倒置的方桌。1811年的一场大火将城堡烧成废墟。1953年,依照保留往日精髓和形成有机整体的原则,城堡得以重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布拉迪斯拉发城堡呈现不同的风貌并发挥了不同的作用。9世纪,它是带有柱廊的大殿,是大摩拉维亚帝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中心。10世纪,用石头建成的这座防御型城堡成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居所。15世纪,它被改建成哥特式风格的防御工事,用以抵挡捷克胡斯运动成员的进攻。17世纪,为了防备土耳其人的入侵,增建了四座塔楼。18世纪,城堡成为匈牙利王室用地。如今,城堡内设有斯洛伐克国民议会和政府的礼仪场所,并陈列着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展示斯洛伐克的历史、乐器、家具、珍宝、钟表和美术作品。从城堡的塔楼可俯瞰多瑙河美丽风景及布拉迪斯拉发城市全貌,令人心旷神怡。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
圣马丁教堂位于旧城区与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之间,是布拉迪斯拉发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该教堂始建于1221年,起初为罗马式教堂——圣斯帕斯杰尔教堂,后来改为更流行的哥特式,1452年被命名为圣马丁教堂,18世纪改建为巴洛克式,1833年火灾发生后又基本恢复为哥特式。圣马丁教堂由4个小礼拜堂构成:3个是哥特式,1个是巴洛克式。巴洛克式小礼拜堂名叫圣杨·阿尔姆日尼克小礼拜堂,以杰出的巴洛克式雕塑作品为装饰,这里安放着圣杨·阿尔姆日尼克的遗骸。在教堂还可以看到铅制的圣马丁的骑马雕像。高达85米的教堂塔顶是放大的镀金圣斯特凡王冠,它表明:圣马丁教堂在16世纪已成为匈牙利王室举行加冕典礼之地。1563~1830年,共有11位匈牙利国王和8位王后在此加冕。
圣马丁教堂
大主教宫不仅是斯洛伐克而且是欧洲古典主义建筑物中的巅峰之作,为布拉迪斯拉发最美的宫殿。1778~1781年,为匈牙利的红衣主教和大主教约瑟夫·巴达尼而建。宫殿的中央大厅是镜厅,1805年12月奥地利皇帝与拿破仑皇帝的代表在这里签署了所谓的《普雷什波洛克和约》,确认了拿破仑军队在斯拉夫科瓦战役中的胜利。如今,宫殿主要为布拉迪斯拉发市市长的礼仪场所。宫殿的部分陈设品是作为布拉迪斯拉发市美术馆的常设展品而对公 众开放的。其中最令游客感兴趣的是6块源于17世纪的英国壁挂,发现于1903年,当时藏匿于壁纸后面。壁挂描绘了一位名叫雷安德拉的年轻女子与维纳斯女神庙中的公爵海洛相爱的悲剧性故事。在宫殿庭院内,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喷泉雕塑圣尤拉丽栩栩如生、美丽动人。
17世纪的英国壁挂
布拉迪斯拉发这颗多瑙河畔的耀眼明珠,必将吸引世界各国旅游者的目光。
(责任编辑:高德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