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新疆科考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两次开展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新疆科考)后,中国2021年又启动实施第三次新疆科考,中国为什么要开展新疆科考?第三次新疆科考目标是什么?2023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新疆科考又将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4月上旬,中国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陈曦率第三次新疆科考阿尔金山野外科考队,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他在科考行程中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阐释上述话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为何开展新疆科考?迄今三次新疆科考各有何侧重?


陈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超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长5700多公里,周边与八国接壤,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对新疆开展综合科考工作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第一次新疆科考为1956年-1960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对新疆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缺乏基础数据,同时对新疆基本的生活、生态和环境状况,如土壤条件、山地、绿洲、沙漠等也缺少基础数据。为了开发建设新疆,中国决定开展第一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从北京、南京等多地抽调数百人入疆实施科学考察。经五年努力,科考队形成系列新疆科考成果,系统掌握了新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开发基础条件的本底状况。


第二次新疆科考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1989年,新疆面临第二次开发建设,由此启动聚焦新疆产业化布局的新疆综合科考。此次科考为新疆的石油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开发提供系列研究专著和咨询建议报告,为新疆当时确定“一黑一白”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黑”即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白”即棉花等农业资源。多年来,新疆“一黑一白”战略全面发展,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超90%,石油和煤炭方面也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第三次新疆科考是在第二次科考完成30多年后启动,主要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新疆高质量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目标,重点是要将新疆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中,对其未来10年到30年发展战略开展综合研究。


中新社记者:中国第三次新疆科考目前已取得哪些进展?


陈曦:第二次科考结束30年来,新疆资源环境与生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亟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面向当前和未来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开展第三次新疆科考。


2021年初,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年底正式启动实施。第三次新疆科考主要任务是以水土平衡与水资源安全为主线,以解决新疆当前及未来面临的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问题为突破口,面向新疆全域考察资源、环境、生态本底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提出新疆未来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路线图。


第三次新疆科考包括“科考数字平台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空天地网一体化综合科考监测体系建设”等30个项目,对应共由30支科考队具体承担,全国4000多名科考队员参加,在新疆进行3年到5年的综合科学考察,最后形成系列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咨询建议。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