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论坛落幕,人民币国际化受热议

2016年12月14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心 、金砖国家经济智库、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论坛和第三届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圆满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与世界新秩序”,出席这次论坛的既有来自相关国家前政要和国际机构代表等重量级嘉宾,中国相关决策部门的领导官员,相关领域各学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也有相关行业、各个公司的高管。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和金砖国家经济智库发起人李稻葵教授在开幕致辞时表示,2016年是“非常令人意外的一年”,西方国家领导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出现停顿甚至逆转,因此未来世界经济的格局将会产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在苏世民书院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论坛和第三届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意义尤显重大。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和创始人马克•乌赞同样在开幕致辞时说,当今国际社会正在发生着变化。近十年全球贸易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中国应该找到一种机制,来确保全球化的体制不至于崩塌、全球化的过程不至于被逆转。

“全球化倒退、自由贸易倒退和全球互联互通倒退等趋势有可能使我们面临一种新常态,而在这个新时代中找到方法来促进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他表示。

作为开幕式首位进行主旨演讲的嘉宾,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内陆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他认为研究领域的实用性非常重要,这是前苏联没有在经济竞争中成功的原因,也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及首席风险官保罗•诺盖拉•巴蒂斯塔•朱尼尔则认为,当前世界的多边主义在削弱,多极化的现象则在更多的发生。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需要扩员,在尊重其他国家的同时扩大其影响力,为反对世界上的黑暗势力做出贡献。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王忠民从另外的角度谈起“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他认为,金融最能穿透不同经济体的利益,类似于私募股权投资的金融逻辑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体中穿透、进入并发挥了作用。“一带一路”的合作不应只是在货币层面,也不应只是在汇率层面,而是应该在所有的金融层面都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开幕式过后,以“共建开放、有效、多元与共赢的国际金融合作机制”为主题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论坛正式展开讨论,并同时发布了2016年“一带一路”跨国金融合作研究报告。

讨论中,巴克莱新兴市场研究所的常务董事大卫•费尔南德斯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有可能经历无法预期到的各种起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人民币的大范围国际使用并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什么时候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则在发言中提出,在“一带一路”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落实2016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的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这一设想。尽管这种落实可能伴随着风险,但是长远来看,人民币终将会更多的为“一带一路”服务,为其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而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则认为,未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应该是有升有贬,不一定是单向贬值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市场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机遇,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反过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又可以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设,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此后,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携手规划发展新蓝图”为主题的第三届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也在同一天拉开了帷幕,并在该论坛中发布了2016金砖国家经济智库年度报告。

在论坛的最后,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著名教授倪世雄总结表示,“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的兴起,最典型的是反映了25年来国际关系发展一种新的趋势,我们要很好去重视它,培育它和发展它,在加强合作的过程中去处理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挑战。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