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合作样本:中企赴格鲁吉亚建设“共同市场区”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框架下,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华信”),在格鲁吉亚发起建设“共同市场区”,探索合作新型模式。
华信是一家以能源和金融为主业的民营企业,作为海外油气布局的其中一步,华信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设立了地区总部,完善其油气产业战略节点。
2016年10月,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格鲁吉亚,签署了《关于实质性结束中-格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这也是中国与欧亚国家开展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谈判。
同是2016年,华信方面在与格鲁吉亚会晤之时,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格设立“共同市场区”的设想。2017年初,双方签署共建合作备忘录,格方确定一期划出300公顷土地。
华信(欧亚)常务副总经理任庆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格鲁吉亚国家虽然不大,三四百万人口,但它处在“一带一路”很关键的位置,是欧洲通往亚洲一个重要门户。“共同市场区”在定位上将兼具“自贸区”和“保税区”的性质。
据任庆新介绍,华信将与格鲁吉亚国家主权基金共同组建联合基金,并且正在洽谈组建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共同市场区”的后续发展。在撬动格鲁吉亚当地的铁路、桥梁、码头、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华信也将协助中国其他企业参与进来,把中国传统工业产能推向欧亚区域,实现中国产能输出与国际产能合作。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政策研究和试点指导处处长王大伟对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以此方面的合作作为突破,将来更要考虑的是,如何开展区域上更全面的合作。
从贸易的角度,“共同市场区”还将推动和扩大中国的服装、钢铁、水泥等产品在该区域的销售,并通过回程的中欧班列,带回中国所需的油气和粮食、油脂等农产品(000061)资源,未来还将建立农产品、油气等大宗商品互联网交易平台。
任庆新称,形成双向互补之后,合作才会更加有效。
此外,根据华信方面的设想,“共同市场区”内将实现人民币结算,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合作设立银行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任庆新告诉记者,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华信希望将“共同市场区”打造成一个样板,未来继续按此合作模式在其他国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