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王义桅:做好疫情公共外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于2020年4月发起了“智库行动倡议活动——加强国际合作共筑健康丝路”,共同体智库专家和其他具有专业建树和影响力的国内外专家积极响应、建言献策,呼吁国际社会振奋精神、加强合作,为共同抵御疫情冲击提供智力支持。


共同体智库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强调,要做好疫情期间的公共外交,推动构建全球卫生伙伴关系网络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长效机制。以下为文章全文。


做好疫情公共外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丝绸之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智库专家 王义桅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迅速演变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国际合作,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扩散蔓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来记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会怎么写?我尝试把它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一个大考验。去年底,中国提出了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命题,现在就出现了新冠肺炎这样一个大的考验。考验当然要辩证的看,如果能够把暴露出来的一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问题,进行很好解决的话,这对我们改革和完善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习近平主席近日在与巴基斯坦总统伊姆兰·汗通话中指出:“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第二句话,疫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大插曲。之所以说是大的插曲,不是根本性的扭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就是因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并非不可逆的;而且要辩证看待,不能只看到负面的影响,还有很多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如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办公、数字化传播、数字化交易、数字化物流、数字化娱乐已蔚然成风,正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


疫情助推了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转型,加速了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生物医药的创新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次,以及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话语权。这正印证了那句俗话:“凡是不能打倒我们的,必将让我们更强大”。第三句话,疫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大实践。习近平主席同几十位外国领导人通电话时均强调,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抗击疫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个案。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向中国表示慰问和支持,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民间团体向中国捐赠医疗物资。韩国总统与习近平主席通话时说:“韩中是近邻,中国的困难就是韩国的困难。”日本援助物资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些都是东亚“共生”思想的鲜明体现,有助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病毒不分国界,只有世界同时消灭之,抗疫战才成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当前中国在疫情中心采取的高强度措施,为世界创造了防疫窗口期。解放全人类恐惧,才能解放我们的恐惧!我们呼吁,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1)


回顾过去,可以说脱贫是中国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和最明显的贡献之一。抗击疫情的经验,可不可以成为中国脱贫以后又一个对人类共同事业的重要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国采取的一些做法超越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为人类未来的抗击类似的疫情提供新的标杆。”我们要努力把它从中国方案或者说中国智慧,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治理方案和智慧。讲好中国应对疫情的故事,是当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焦点。我们应该说中国是站在人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前线,如果中国失手,那么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今年的世界联合国大会,如果也有个中国女孩用一个模型,就像瑞典女孩阐述气候变化一样的,阐述如果当时中国没有控制住疫情蔓延,那么就像世界卫生组织一些专家说的,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就都有可能会被快速感染,这是对于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贡献最好的宣传。


中国为阻止疫情全球扩散展现了担当,为携手应对全球挑战赢得了信任,为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树立了标杆。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受到赞誉,中国治理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国际舆论认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世所罕见,展现出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令人赞叹,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树立了典范,为国际社会应对传染病危机、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积累了有益经验,提供了重要借鉴。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班迪表示,中国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展现出的领导力与透明度堪称典范。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整个世界都感谢并赞赏中方应对疫情的努力和成效,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国际权威专业期刊指出,中国为国际科学界加入抗疫战斗铺平了道路,为科研合作的全球动员奠定了基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避免其蔓延付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既控制了疫情在中国境内扩散,也阻止了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有四种力量境界:诸道同源之理,万法归一之道,纲举目张之法,提纲挈领之术。


公共外交之道,在于共通:病毒无国界,疫情有区域,人心都是通的。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世界将心比心,要认识到人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战区发生的一切,事关各国生命安全。疫情期间,各国政党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精神支持,政党外交大显身手,通各民族、各阶层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


公共外交之理,在于共鸣;分享信息,技术支持,及时、公开、透明地分享疫情信息和技术经验,对各国共同应对疫情至关重要,从而引发中国抗疫故事的全球共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都指出,目前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恐惧、谣言和污名化。谭德塞与古特雷斯倡议的“避免歧视、谣言和恐惧”,与中国早先所倡议的“隔离,但不隔绝爱”异曲同工。


公共外交之法,在于共振;应建立卫生伙伴关系,协同应对疫情,避免恐慌。中国向伊朗等国家派遣抗疫小组,援助试剂盒等举措,赢得称赞。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报告》评价中国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为“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保尔·多诺万表示,此刻恐慌才是经济的主要威胁,一旦恐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对消费者行为造成影响,将对经济产生严重损害。谷歌搜索显示,“新冠病毒”一词搜索量飙升,就反应了这种恐慌。反过来,如果谷歌“新冠病毒/肺炎”的显示结果不是如何渲染病毒的可怕,而是中国抗击的生动实践,将减轻世人恐惧,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公共外交之术,在于共情:代表性例子是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公共外交举措。当地时间2月26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华盛顿应约会见美国犹太人公共事务委员会(JCPA)主席大卫·伯恩斯坦等美国犹太人组织主要负责人,并接受由JCPA等87个美犹太人组织共同发表的公开信。这封《给华裔美国人和中国人民的支持信》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及世界各地排华情绪有所上升,我们对此感到忧虑。我们深知在此情况下,人们的担忧可能迅速演变为恐慌,导致无辜人士受到排斥和歧视。我们承诺将共同努力,确保你们感到安全、得到支持,并共同反击社交媒体上的辱华言论。”


总之,通过分享中国抗疫故事,外界了解了中国如何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从而认识、认可、认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工作态度,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


2月2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主持召开外交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扩大疫情防控的国际和地区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协调,同有关国家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通过携手应对疫情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国际影视合作,讲好抗疫故事。要充分利用武汉百万大学生的优势,比如在武汉抗击疫情外国留学生、领馆、外企的故事,用一个网上博物馆的形式进行展示,把全球人民、华人华侨抗击疫情的生动故事展示出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向世界传播。比如在联合国总部,即在美国纽约,做一个展示中国是怎么做到控制疫情的展览。我国也应该通过一个重要场合,表达对于各国支持中国抗击疫情的感谢之情。


第二,积极推动疫情应对成为全球议题,疫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新冠肺炎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要把中国经验、实践上升为国际通用做法,引领地区性的、多边的和双边的机制和能力建设。全球层面上也要强调规章制度、或者称为机制建设,改革国际的一些机构机制,从国际法的角度,禁止保护主义,禁止禁运中国的货物、切断人员流动等。甚至可以在抗疫胜利后,在武汉召开全球公共卫生论坛。


第三,推动建立全球公共卫生应急储备、公共卫生基金组织。结合中国优势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建立全球远程医疗平台。这类似于黄金储备,即可以考虑通过国际合作平台,建立起全球公共卫生应急储备。


第四,加速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健康丝绸之路”这个提法虽还没有从机制上确立,但2021年第三次高峰论坛需将它作为一个重要主题,将公共卫生纳入议题,因为丝绸之路上大量人员流动,在不安全的情况下是很难开展的。在健康丝绸之路上,可以考虑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卫生援助、培训、技术转让等,把我们先进的通信技术、中国特色与医疗结合,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在将来出现类似的紧急状态时,这种远程会诊的医疗救助形式在网上学习、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都能派上大用场。


第五,推动构建全球卫生伙伴关系网络。中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分享在防控措施、诊疗方案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开展联防联控的措施,加强沟通协调、互通疫情信息、交流防控经验和技术,并且开展治疗方案、药品和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向疫情比较严重、需要得到支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为中非、中欧、中伊、中日韩卫生伙伴关系乃至全球卫生伙伴关系网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我国应着手将应急国际抗疫统一战线,变成构建全球卫生伙伴关系网络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长效机制。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