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香港预算案5提“一带一路” 5月办首届高峰论坛

2月24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布2016-2017年度财政预算案,在外围经济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下,通过财政支持拉动内需、应对老龄化挑战以及配合施政报告发掘“一带一路”下的发展机遇成为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的核心关注点。

据南华早报24日报道,曾俊华在预算案的其中一个章节5次提及“一带一路”,并称香港将于5月举办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邀请沿线市场的官员、商界代表和行业专家,探讨合作机会。

他还宣布,他已要求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建立平台汇聚投资者、银行和金融业界,为不同的基建项目,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曾俊华表示,新兴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愈来愈大,香港有足够条件担当这些市场的融资和资金管理平台。“一带一路”是国家正开始推动的长远发展策略,具体成效不会一朝一夕显现,但肯定有机会成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所在。

他说,香港政府会向商界和社会大众宣传,加深对这些新市场的认识。比如,香港贸易发展局已设立网站,提供有关“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的资料,协助业界拓展业务。

曾俊华表示,政府将与贸易发展局在5月合办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邀请沿线市场的主要官员、国际机构代表、商界、相关行业专家,深入探讨合作机会和香港可以发挥的独特作用。

去年9月,曾俊华率领政府首个“一带一路”商贸代表团,到匈牙利、波兰和德国访问。24日,他再次表示,计划今年内再率团前往中亚地区,让香港商界代表了解当地的发展潜力和商机。

他还重申,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亚投行和中央政府商讨,让香港以非主权地区身分加入;也会继续支援亚投行的工作,争取在香港进行集资融资、资产管理和解决争议等业务。

在谈到香港施政报告时,曾俊华称,行政长官梁振英在1月公布施政报告,宣布一系列涉及2200亿元的政策措施,他会在财政资源上作出全面配合。

他预计政府下年度的总开支达到4900亿港元,而下年度总收入预计为5000亿港元。

香港现在仍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去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达人民币6.8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加58%至人民币3000亿元。

曾俊华透露,将继续与内地当局探讨扩大跨境人民币双向流通的渠道,包括增加“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RQFII)的投资额度,另外港交所和证监会将在短期内就提升上市监管架构进行联合公众谘询。在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方面,他表示,已经与中央有关部委商讨推行深港通和优化沪港通,有关筹备工作香港已准备就绪,在中央宣布后可尽快推行。

港媒对比梁振英的40多次和曾俊华的5次

关于曾俊华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有香港媒体却改变关注点,将其与梁振英施政报告中40多次提及“一带一路”做了区别对待。

比如,从顺序上来比较,曾俊华的预算案中将“一带一路”安排在第80段介绍,排位在“时装与设计”、“电影业”及“艺术体育”等本土产业之后。又称,相比施政报告对“一带一路”的“硬销”,曾俊华并不急于推行“一带一路”政策吗,而是加深民众的认识,甚至有媒体专门采访曾俊华“低调”处理“一带一路”的原因,对此,曾俊华表示关于“一带一路”的详细内容上年度预算案已经介绍过,所以今年只是跟进,而且过去一年在不同场合都已经多次提及如何推行,并称“这份预算案是非香港人看的”。

行政长官梁振英在1月公布2016年度施政报告时,40多次提及“一带一路”一词,并表示,“特区政府将积极参与和配合国家落实‘一带一路’策略。”

他指出,“一带一路”国策下,香港可担任集资融资平台,为各国建造基建设施提供融资。政府将拨款最少12项支持“一带一路”的相关措施 ,其中将拨2亿元支持香港的专业服务业与沿线国家及其他境外地方的交流、推广、合作。

不过,在某些香港反对派眼中就更加夸张了,甚至连奖学金也要按他们的口味讲究“政治正确”。

此前,据香港《文汇报》网站2月3日报道,对于施政报告中香港政府将向奖学基金注资10亿港元,将“特定地区奖学金"的名额,由每年10名分阶段增加约100名,鼓励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有香港议员在3日的立法会上质疑,内地将为“一带一路”学生提供一万个到内地留学名额,她质问香港的100个名额会否是其中一部分,有关计划是否等同间接向内地进贡、交税。

新预算案的几大焦点

据第一财经日报网24日报道,除了借助“一带一路”开拓新市场之外,港府预算案中还具体涉及到提振内需、增加旅游及科技投入、以及应对社会老龄化等方面的问题。

“踏入2016年,环球经济状况持续不稳,发达经济体出现低速和不均匀的增长,新兴市场面对下行压力,地缘政局持续紧张,风险提升。”曾俊华在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时表示,香港受到美国加息和环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影响,外贸持续走弱,加上访港旅游业发展放缓,影响市场消费和投资意欲,将对就业市场和企业经营造成压力。

香港特区政府连续多年实现财政盈余,预计到今年3月底,财政储备可达8600亿港元,相当于24个月的政府开支。在盈余充备的情况下,以财政支持来对冲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是此次财政预算案的一个出发点。在2016至2017年度,政府将推出总额388亿港元的短期纾困及减税措施,同比增加48亿港元;年内社会福利经常开支预算达660亿港元,占经常开支的19%,较10年前增加1倍;年内医疗卫生的经常开支达570亿港元,占政府经常开支16.5%,较10年前增幅超过90%。

在提振内需方面,2015年香港的货物出口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全年下跌,实质跌幅为1.7%。服务输出也受到影响,全年跌幅0.6%,也是1998年以来首次全年下跌。

曾俊华指出,香港近年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本地消费,减轻市民的生活负担会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将推出总额388亿港元的税务和短期纾缓措施,预计连同其他支出,能为2016年本地GDP提供1.1%的提振作用。

在旅游及科技方面,去年访港游客在第四季度减少8%,全年减少2.5%,零售业销货量也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跌。

“旅游业如今已进入调整期,访港旅客结构和消费模式有所改变,我们需要检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策略。”曾俊华表示,将在财政措施上提供支持,推出短、中、长期措施,减轻业界经营成本和加强香港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短期及中期措施共计涉及3.8亿港元。

此外,曾俊华表示,政府会成立20亿港元的“创科创投基金”,以配对形式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本地的科技初创企业,此外,数码港也将预留2亿港元,投资于初创企业。科学园扩建计划,将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办公场所,预算约为44亿港元。

金融业也将着力发展新科技。曾俊华指出,香港金融管理局、证监会和保险业监理处将设立金融科技专用平台,与业界保持沟通。在线支付方面,金管局也在联同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银行学会和香港银行公会,设立网络安全计划,建立情报分享平台等。

在应对老龄化层面,曾俊华表示,为改善有需要长者的退休保障,已为其预留500亿港元。

特区政府还计划在今明两年发行专门针对年满65岁本地居民的投资品——银色债券,首批为三年期,保证回报2%。此外,政府还预留了2000亿港元的专款,让医院管理局可以更长远和灵活地规划未来十年的医院发展计划,扩充和更新医疗设施。同时,政府还会向医院管理局拨款100亿港元设立基金,利用投资回报,加强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

对于残疾人士、儿童等其他弱势群体,特区政府也将自2016-2017年度起,每年拨款1.8亿港元,加强对残疾人士的住宿照顾、特别交通服务等;另外每年拨款29亿港元实施“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计划”,鼓励就业以及支援有儿童的基层家庭。

(观察者网综合南华早报、第一财经日报等消息)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