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举办“郑永年:‘重塑亚洲价值观’研讨会暨新书交流会”
2016年4月8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总部举办“郑永年‘重塑亚洲价值观’研讨会暨新书交流会”。
郑永年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问题专家。此次研讨会,郑永年教授携其新书《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再塑意识形态》来到CCG,分享了他对于亚洲的崛起和亚洲价值观,以及中国在复兴亚洲价值观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
会议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中国处于全球化时代下的转型时期,中国文明的复兴极为重要,既要吸收传统思想体系中的精华,也要创建新的思想体系,同时还要兼收并蓄西方文明。东方出版社总编辑许剑秋对郑永年教授及其专著和出版过程进行了介绍。
郑永年教授做了精彩演讲,他指出要思考、解释中国的未来,不能孤立地只看中国本身,要把中国放在世界文明中,从文明的角度看中国的未来,把握住文明的方向,才能把握中国未来的方向。他强调中国的文明是学习的文明,不同于宗教文明的排他性,中国的世俗文明具有开放、包容、进步的特点,应该以中国文明为主,吸收、整合西方文明,要在新的综合的时代背景下构思亚洲价值观。他剖析了从希腊文明开始的对东方文明的认识与局限,指出在讲中国故事的同时要讲印度、讲日本、讲西方等,要在比较中讲。他认为中国对西方真正的威胁,其实是中国体制、中国模式所代表的价值,但是现在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等内容还没有科学系统的分析,中国的发展经验是亚洲价值观中的一部分。儒家文化圈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照抄西方经验会导致失败。亚洲价值观的产生要有正确的路径,不能盲目照抄西方,要把握住自身文明。西方文明并非全部都是普世内容,中国文明中也有普世内容,要把核心价值与共享价值融合起来。同时,他建议重建意识形态,将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有不同的侧重,以帮助中国更好的发展。
凤凰卫视主持人、评论员、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邱震海表示,郑永年教授的研究既前卫,探讨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对接、文明定位,又有操作性、建设性。他指出中国崛起对西方构成经济秩序、安全秩序、政治秩序、心理秩序和文明秩序的挑战,中国需要探索、开拓,通过合适的路径塑造现代文明。
原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现在还没有相对稳定、统一的亚洲价值观,中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形成共识,核心价值观需要实际内容支持,文明的重塑也需要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指出,价值观重塑的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会影响中国的崛起,对内要凝聚共识,对外要讲好故事,关键是内容,希望未来进一步放开,让更多的人参与研究。
《环球时报》编委何申权表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最强大的,但在发展中仍存在困惑,文明的视角是思考、解决各种困惑的新的抓手,要重新碰撞、兼收并蓄。
柏年基金会主席、CCG常务理事王柏年认为,亚洲的价值观是圆,有轮回,而非西方的直线;亚洲的价值观有慈悲、谦卑、关怀、利人利己;亚洲的价值观包罗禅宗、儒学等丰富内容。
博龙资本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CCG常务理事花醒鸿指出,中西方文明之间形成新的碰撞,普世价值不是西方独有的话语权,文明的碰撞才只是开始,西方也需要面对挑战。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总裁、CCG常务理事陈新华表示,社会价值体系是规范、指导每个个体的行为准则。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成为“成功的失败者”,重塑共同价值观。
CCG主任王辉耀总结道,CCG与东方出版社共同举行本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重塑亚洲价值观的话题会在中国的学界、智库界带来一轮新的思考,让大家产生新的认知。
参加会议的嘉宾还有人民日报社评论部部务委员、要论编辑室主编范正伟,央广网副总编伍刚,东方出版社副总编辑吴玉萍,共识网副总编辑袁训会,世泽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CCG理事刘洪川,富爱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CCG理事唐浩轩,世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大学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副主任、CCG理事张利宾,赛领资本董事总经理张锐,北京叩之问企业管理研究院负责人岳治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李世昌等。
参加会议的媒体代表有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环球时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识网、新京报、澎湃新闻、凤凰大参考、新华网瞭望智库、人民论坛等。
英文版
俄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