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王辉耀:推进”一带一路“,应利用华侨的天然优势

从历史上中国移民的走向来看,“一带一路”正是华人走向世界的“路线图”。两千多年前,中国人从长安出发经中亚走向欧洲,走出了“陆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冲破重重巨浪“下南洋、走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据统计,目前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约占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的2/3,主要集中在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而这些国家正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934万国际移民中,大部分居住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进,中亚和非洲的中国移民也在增加,他们已成为加强中欧、中非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将会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华侨华人从业更加多元,经济科技实力有了很大提升,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政治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部分人才既是国家“硬实力”的载体,积极承担投资经商、创新创业等经济活动;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载体,无形中传承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他们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外资进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际人才的支撑,而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对推进“一带一路”具有天然优势。中国应该积极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应以更开放的态度开辟相应途径,维护海外侨胞的合法利益,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更自觉地为祖国作出贡献。

移民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国高净值(即资产净值较高)国际移民在全球配置资产渐成趋势,相关金融机构也加速了海外布局的步伐,为该群体进行海外投资和资产配置服务。大量高净值移民向海外流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及地产公司等资产配置机构的全球化,也为这些机构国际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反过来,金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国际化,也会促使当地的金融服务、地产业务更加具有中国元素,为当地中国移民带来便利。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布的“外国客户在美置业报告”显示,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中国人共计花费220亿美元在美国买房,环比增长72%,超过其他所有外国客户群体。伴随着中国移民的大规模涌入,美国、英国地产正在复苏,国内房地产公司也开始涉足国际地产。2013年,复星集团以6450万英镑收购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办公楼;当年10月,又以7.25亿美元收购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总部大楼。2014年9月,复星地产收购了日本IDERA资产管理公司,间接收购了日本东京天王洲花旗银行中心。

中国投资移民通常是“移民不移居”,其资本和移民身份存在较大风险,因此,投资移民的业务和事业依然在国内,即使获得了移民身份,也没有放弃中国国籍。他们的移民身份有利于其经营跨国业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贸的国际化。同时,当前新移民的知识水平较高,在讲好中国故事、重塑中国移民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了正向作用。

释放“移民红利”的时代逐渐开启

研究发现,移民占发达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大多超过10%,如美国为14.3%,加拿大为20.7%,英国为12.4%,德国为11.9%,澳大利亚为27.7%,新加坡为42.9%。但是,我国外籍人才的比例仍然较低。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约84.85万人,占我国人口的0.06%,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

外国高层次人才可以在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过去30年,我国依靠破除限制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收获了国内2亿多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随着我国越来越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从而推动未来发展。

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我国应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首先,应认真规划技术移民工作格局,健全技术移民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技术移民治理法治化和服务化。其次,应尽快推进技术移民立法工作。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移民立法源于20世纪20年代,最近十多年,英国、新加坡、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纷纷推出自己的技术移民法。中国必须在世界各国的移民法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为引进国外智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