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董雪兵:跟随“一带一路”布局全球

众人口中的“一带一路”,有了国家战略的宏观支持和企业的发展意愿两大因素,那么,中国的产业要如何布局,中国企业怎样迈出关键一步,尤其浙江作为“一带一路”开放大省又如何在国际合作间“掘金”?《浙商》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雪兵教授,听他讲述浙大EMBA访学团在土耳其的经历和其中折射出的“一带一路”机遇。

土耳其:等待挖掘的巨大市场

在“一带一路”的线路中,土耳其是重要的沿线国家之一。2014年,中土两国贸易额已经达到277亿美元,仅去年1-10月就有70多家中资公司在土耳其投资,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1.8%。

在产业合作、推进土耳其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开拓土耳其市场,加快双边贸易往来,能够促进中国产品出口,带动中国产能的输出。换句话说,土耳其急需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业化升级,而这恰恰是中国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商重要的战略阵地,这几乎就是完美的一拍即合。

“过去十多年里,从中国流向土耳其的外商直接投资非常有限,只有5000多万美元,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两国之间潜在的投资机会。”董雪兵说,“中土两方在能源、基础设施、矿产、农产品以及服务贸易方面存在广泛合作共赢的前景。” “一带一路”的经济机遇,不仅仅是将中国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国外市场需求相结合,也促进了我国国际产能合作,同时能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诠释了“一带一路”共建、共享、共商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的走出去

董雪兵分别提供了双边贸易额和对外投资额两个数据: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2014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4800多亿美元,2020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

根据海关统计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出口机电产品3.78万亿元,增长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6%;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34万亿元,增长0.7%,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0.4%。从这些数字看来,机械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两类出口最多。

董雪兵介绍,在双边贸易中,通过创造好的硬件、软件条件和开展跨境合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装备制造等诸多行业在境外都有机会找到良好的投资机遇。

董雪兵提到,在企业走出去时,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机遇,立足对外开放大局和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坚定中国产业的转型决心和创新活力,加快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完成创新革命,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这就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内涵。”

企业一定要强化走出去的风险防控

在中国,很多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很强烈,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诸多不稳定因素,成为企业害怕或无法走出去的一个巨大原因。在采访过程中,董雪兵强调,企业在走出去之前,有必要开展充分的调研与相应的风险评估,需考虑的风险包括政治稳定性、政府效能、法律和监管环境、宏观经济、外贸及支付问题、劳动力市场、金融、税收政策、当地基础设施水平等。企业要注重风险底线,做好防控,确保经营的健康和资产的安全。同时,走出去的企业代表着国家的声誉,也要注重社会责任感。

“一带一路”很多沿线国家对吸引外商投资有优惠政策。如土耳其目前拥有20个自贸区和37个经济特区,对于坐落在自贸区的企业除了100%免除关税、企业收入所得税、增值税、特别消费税外,自贸区内的企业将利润转移至海外或者土耳其其他地区都没有任何限制。中国企业能否顺利走出去,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企业自身有没有做好走出去的准备,有没有相应的技术与人才储备。特别是,每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了解当地的风俗、法律和政策,以及了解原材料、产品生产销售的市场在哪里。而企业自身,则需要相关专业人才。”

在与土耳其企业界人士交流过程中,浙大EMBA学员们纷纷就土耳其在能源、化工、医疗、制药、房地产、旅游、服装等行业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双方合作空间等进行了提问和交流。对此,董雪兵说,企业家优先了解当地的政策与投资环境,是抓住了走出去的关键。他们同步关注着医药、健康、制造业、高科技等多个行业,通过在土耳其的交流与互动,加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了解。

出发早,意识强,浙商敢为天下先

董雪兵介绍,浙江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有很多种模式,包括大型企业在境外并购国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促进浙江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万事利收购法国百年丝绸品牌MARC ROZIER;另一种是在境外合作开发工业园区,如中国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在泰国合作开发泰中罗勇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包括一般工业区、保税区、物流仓储区和商业生活区等,主要吸引汽配、机械、家电等中国企业入园设厂。

在“走出去”中,浙江企业可以给全国提供很多借鉴。浙江越美集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992年成立的民营企业,主业是纺织印染、房地产开发、境外投资、商贸市场等;2000年产品走进非洲尼日利亚,首先在尼日利亚设立贸易公司,逐渐发展至投资制造业,设立海外纺织工业园区;最后走了中国企业都期望已久的一步,于2013年在坦桑尼亚设立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第一家银行。“对于浙江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抱团出海,形成一股走出去的合力,强化风险防控。可以通过在海外建立产业园区,让中国企业进入产业园区发展,真正做到互联互通。同时,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认知度的提升。”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