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一带一路打造老百姓版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本周六即将在北京开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从哪些领域改变了中国、塑造了世界?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在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一带一路:再造中国 再造世界”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一带一路”让中国改变原有的陆地思维,将走向海洋文明的转型之路。他认为,“一带一路”也为中国模式在世界各地解决那些西方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机会,进而解构西方通过殖民扩张获得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陆海兼备 中国人看世界方式也应改变
王义桅首先回顾了斯文•赫定在对丝绸之路的期许,赫定说:“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他表示,这句话好像是直接说给习主席听的,因为他已经预测到丝绸之路对当代世界的贡献。他认为,作为将来中国崛起的代名词,“一带一路”会成为历史性的词汇而写入字典,而且不再打引号,而是像联合国、马歇尔计划那样成为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概念。
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从三个方面再造中国:器物、制度与精神。他介绍,“一带一路”从五大走向铺开,意味着中国已经不再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一个新中国了,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大地图上建设一个新世界。他以中国海域面积世界第七的排名为例表示,“一带一路”是陆海兼备的,中国将走向海洋文明大转型的时代,所以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应该改变。
“我去国家海洋局讲过很多次,将来就不叫国家海洋局了,将来叫‘一带一路’海洋局中国分局,波罗的海分局、地中海分局、印度洋分局、南太分局”,他开玩笑说道。王义桅指出,很多人以为美国没有参与“一带一路”,但美国人才、技术和资金实际上已经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所以他认为中国人看世界方式要改变。
互联互通可克服世界“胡焕庸线” 戳破西方话语权
“一带一路”如何从制度层面再造中国?王义桅展望,可以成立一个机制化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组织,而这样的制度是真正超越西方的“普世价值”,将各种文化包容于此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提出来以后,各个国家原来也可以做自己的梦,所以我们中国梦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鼓励他们走符合他们国庆和道路和他们的梦想”,王义桅感慨。
他介绍,我国有一条划分地域与人口的“胡焕庸线”,从黑龙江漠河到云南腾冲,西部大开发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通过互联互通,正在解决这个难题,要克服胡焕庸线,不仅让中国克服,让世界克服世界的胡焕庸线”。而他认为,世界的“胡焕庸线”就是中亚地区,而未来将由“一带一路曲线”所取代,要帮内陆国家寻找海洋,改变海洋决定人类命运的时代。
“再造一个世界,就是要把丝绸之路衰弱以后,欧洲人走向海洋把世界殖民掉,破碎化的、分裂的世界重新整合在一块,这个世界不是帝国的扩张,而且互联互通,进行陆海的联通。”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可以把原来西方殖民的这套话语体系拨乱反正,让它的神话不再继续下去。他指出,“一带一路”正在改变世界不均衡的逻辑,也在打破人类地理上的隔阂,改写了世界经济和地理上的版图。
“一带一路”帮巴基斯坦“三步走” 了不起的事情
王义桅结合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案例谈了如何再造世界。他介绍,巴基斯坦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主要短板,原因在于沙特一方面向巴基斯坦提供能源造成依赖,另一方面干涉其内政致使恐怖主义滋生,而卡拉奇缺点严重每年要热死一千人,“说人权,西方媒体关注人权了吗?”王义桅指出,“一带一路”要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让巴基斯坦人卡拉奇一个城市少死一千人,这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达了,首先要达我们的铁哥们巴基斯坦”,王义桅说,“一带一路”可以补好巴基斯坦在能源和基础设施的短板,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在巴基斯坦经济和开发区建设,中国移动在海外的公司“ZONE”雇佣了三千多当地人,令他真非常感动。此外,他认为,中国把瓜达尔港从渔村变成一个现代的港口,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让巴基斯坦的经济按照“三步走”规划,开始进入腾飞和工业化的阶段,让它成为中等强国,而西方媒体把它描绘成失败的国家。“我们现在要把它变成中等强国,我们不仅要四个自信,我们让巴基斯坦还有四个自信,功德无量,再造一个巴基斯坦”,他说。
打造“老百姓版”的全球化 让欧美新自由主义不再横行
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再造世界?王义桅向听众们提出了一些思路。第一是“借中国经验,造共荣之势”。他说,关于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改革开放和工业化,中国有三大经验可供借鉴: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通高速,要闪富通网路”。他分享了坦桑尼亚记者现场念《习近平论治国理政》中的语句、肯雅塔总统学习中国“现场办公”的经验后,表示“一带一路”也倒逼沿线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改革。
第二是“举中国方案,建大道之行”。王义桅认为,通过“一带一路”我们要为全球化、为全球治理,为国家治理要提供我们的“道”。他介绍,他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中国的全球化就是更加包容、更加联动,更加本土化。“原来的全球化不是老百姓的,原来的全球化是是被迫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的一种单向度的全球化,所以我们今天要建立一种老百姓版本的南南合作全球化”,他说。
第三是“展中国担当,呈公共产品”。他说,从巴基斯坦到阿富汗现在只能到杜拜转机,要上花一天时间,本来是两个邻国用中国的高铁三个小时就能搞定。因而他认为,中国模式就是解决西方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一些私人企业和分裂的制度安排没有统筹协调,也没有长远利益的考虑。
“我们要解决人类面临的贫困、贫富差距和治理的难题,让老百姓真正用得起中国制造的手机,让老百姓能够享受起互联互通的好处和民生工程,而不是制造各种泡沫”。王义桅说,美国、欧洲搞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凡是热钱到达的地方经济一片繁荣,凡是热钱撤走后一片萧条,所以美国经常利用热钱干涉内政、颠覆政权。“今天我们要引导热钱投向实体经济,造福于我们的老百姓,这就是‘一带一路’”,王义桅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