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黄仁伟:战略思路调整已经到位 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外交五年转型

2011年,美国启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我国外部战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美国突然转向亚洲,第一次把中国作为其主要对手,然而中国却对此准备不足。但正因为美国战略重点转移,加速了中国外交的转型。

2012年,亚洲周边出现新热点,钓鱼岛、南海岛屿等争端发生。对此,我国政府强势应对,稳住阵脚。同时,中央开始全面统筹如何应对新局面,如何展开战略转型。

2012年底至2013年,新型大国关系与新型周边关系的正式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战略框架新布局形成。

外交战略思路调整好以后,中国新的外交战略于2014年全面展开,一系列战略新概念、新举措亮相世界: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一带一路”、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的战略概念全面问世。

全面落实战略举措

2015年已经到来,我国外交将沿着此前轨迹继续推进,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径,奋发有为,深入落实战略举措,提升国际话语权,将成为新一年中国外交的主要亮点。

一、周边外交成为重中之重

2015年,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是周边外交。但要实现转变并不容易。在过去大约30年时间里,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一直是美国。应该说,这么做是成功的。但我国外交思路转移重点,主要是出于四点考虑:

首先,周边稳,则全局稳;周边乱,则根基乱。美国调整外交战略是中国调整外交思路的首要原因。美国将亚太作为其战略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将亚太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就很容易陷入美国的战略陷阱。因此,中国必须集中战略资源经营周边,经营亚太。

第二,周边是战略支撑点,周边是利益共同体。要稳周边就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和战略支撑点。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老朋友是中国的利益共同体和战略支撑点。而愿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开合作的印尼、认识到“只有通过开发将双方利益联结在一起,进而确保国家安全”的印度也成为我们新的支撑点。

第三,大国合作寓于周边,大国竞争取决于周边。中国同世界上主要大国关系(除了欧盟)几乎都在亚洲,如中美、中俄、中日、中印关系。亚洲解决好,大国关系也就顺理成章地解决好了。

第四,亚洲战略决定全球格局。只要将中国周边的四个方向解决好,亚洲就和平,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也就稳定了。

二、“一带一路”战略展开实施

习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构想,这是中国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带一路”还是个概念。去年,中央各部和各省开始研究规划这一构想,将其具体化、战略化,2016年启动的“十三五”规划期间使之成为重要项目。

尽管如此,亚洲国家已热闹非凡,90%的亚洲国家都想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也开始研究如何接受“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一个共赢项目,既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又能形成安全共同体,而“一带一路”的最终建成是个复杂过程。我相信,“一带一路”一定能建成,它将促进双边合作与多边机制,形成地缘新结构,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条康庄大道。

三、稳定欧亚政治经济的压舱石

2014年,欧亚大陆出了很多问题。首先是乌克兰冲突与俄罗斯经济的双重危机。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承受了巨大压力。而乌东问题并未解决,乌克兰骑虎难下。各方力量斗争将长期化,这对中国外交而言是机遇也是难题: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俄罗斯,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同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其次,伊朗核谈判与“伊斯兰国”的双重趋势。2015年,伊朗核谈判或许可以谈出结果。如果谈判成功,西方国家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这对中国而言是个好消息,中国可以在各个领域与伊朗展开合作。然而,“伊斯兰国”的兴起令世界各国“头疼”。最关键的是它的成员正在向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蔓延。

第三,美军撤出后的阿富汗重建与国家和解。美军离开后,如果阿富汗沦为第二个伊拉克,将对中国的安全形势造成威胁。因此,中国应在经济上扶持阿富汗,在政治上促进各方和解,安全上加强防备。但是不是需要更多承担阿富汗重建的责任,还要根据形势判断。

第四,欧洲债务和石油价格的双重不确定性。比如,中国是否要继续帮助再度面临债务违约的希腊?油价跌跌不休,令俄罗斯财政面临很大危机,也影响到美国的一些石油企业。这是一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博弈。

尽管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因中国而造成的,但稳定欧亚大陆对中国有利。稳定不等于接烂摊子,中国要在稳定和承担责任之间找平衡点,既非放手不管,也非大包大揽。

四、新型大国关系从概念到进程

新型大国关系主要是指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依然是中国外交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尽管美国对新型大国关系仍有保留,但在操作层面上,新型大国关系在去年取得了重要成果。

APEC峰会期间的习奥峰会,将新型大国关系赋予许多实质性的内容。中美达成了重大军事行动互相通报,以及关于在海上或空中相遇时的行为准则两个军事协定。这其实就是新型大国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对抗不冲突。此外,中美还就削减碳排放达成协议。双方还给予对方公民10年有效签证。

但中美也受到第三方干扰,最严重的便来自日本。一旦第三方出现问题,中美需要合作商讨如何对待,不能因为第三方是盟国便无底线地支持。美国最近在处理第三方问题时的态度已有所改变。最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就表示,日本应当在二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向亚洲各国道歉。

应该说,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已经产生正面效应。未来,中美关系仍会有问题,但总体上是在向前发展,前进多,后退少。

五、为全球治理提供理念和公共品

全球安全治理方面,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核武器和恐怖主义,对此中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社会治理方面,流行疾病、毒品走私、国际犯罪、洗钱、腐败问题依旧。对此,中国以实践引领各国积极面对。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中国把控制碳排放与国内结构调整的目标结合起来。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新主角,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也是中国梦的新内容。今后,中国梦将更多地包含全球事务。

六、经济外交舞台越来越大

经济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韩、中澳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2015年的任务应是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将双方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关税降至最低。此外,正在谈判中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值得高度关注。

尽管中国目前缺乏既懂经济又懂外交,还知晓对方游戏规则的人才,中国企业在外投资会遇到被起诉、合同被撤销等难题。但这是个必经阶段。2015年中国的经济外交将更加活跃,且舞台越来越大。

七、主场外交与元首外交精彩纷呈

2014年中国的主场外交取得巨大成功,上半年主办亚信会议,下半年召开APEC峰会。2015年必将更上一层楼,刚刚举办的中国拉丁美洲论坛就是新的突破。

另外,中国元首外交和首脑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两大亮点,国际舆论对中国领导人的形象认同度大幅提升。2015年,元首外交将继续左右逢源、相得益彰,“第一夫人”也将继续展示中国风范。

八、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国外交

中国正在变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世界大国。基于此,中国外交应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大国,其基本责任是做现有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同时又是改革者。

具体而言,中国的责任就是提供与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和公共品,强化包括军事实力、舆论能力在内的软硬实力基础,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国际形象。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还取决于国内体制的创新。而新型大国外交也是我国国内体制改革的一个动力。

外交战略的变与不变

总体而言,2015年的中国外交有变有不变。不变的是结伴不结盟、参与不干预、自主不对抗。

新一年里,中国外交一定会更加奋发有为,但还是不应忘记冷静观察、稳住阵脚,继续韬光养晦;更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拓展和深化与各国的共同利益,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更加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但同时也将维护现存国际秩序的稳定;更加主动塑造周边环境,但睦邻合作的周边政策仍将继续;更重视新型大国关系,但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变。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