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魏建国:“一带一路”要杜绝污染项目输出

“我们一定要告诉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中国在实施这一计划的时候,是把最好的东西拿出去,比如高铁、智能电网和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这是我们希望与其它国家共享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出席生态文明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时表示。本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于7月8日至10日在贵州贵阳举行。

魏建国是商务部原部长。他自2003年3月至2008年4月间担任这一职务。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加入WTO后的“第三次改革开放”。与前两次不同,这一次不是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走进来”,而是中国产业、资本和管理“走出去”。

他表示,自己从1972年起在非洲工作20年,知道当地民众有非常强的环保意识,也担心生态遭到破坏。因此,他提醒人们注意,这次“走出去”不是让污染“走出去”,而是要把中国最好的技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

“发展工业和保护生态两者都应该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没有说谁先谁后。我们给人家带去的不是污染,而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魏建国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这需要许多人破除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中国的过剩产能等于污染企业。“在实施工业化的时候,不能让人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是一条底线,也是一条红线,是不可逾越的。”魏建国说。

他还向财新记者表示,现在民营企业对待“一带一路”倡议的确“有一点迷茫”,这需要中国政府和商会等中间机构发力,与当地政府一起搭建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等平台,让企业抱团出海。

他解释,为了给民营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创造更好的环境,中国政府应该试图与当地商谈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协议,协会商会等中间机构则应该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

他认为,民营企业在海外能否成功关键得看“五个选对”:第一是选对适合参与的项目;第二是选择自己规模足够大或可再出口的市场;第三是选择稳定性比较强的国家,最好是与美国或欧盟等签署了贸易协定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协定进行产品再出口;第四是选对合作伙伴,即便是出现危机时也能够互助;第五是选对合作政策,双方要平等互利,长期合作,而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捞一笔就走”。

“但在选对这五个方面之前,必须要政府或中间机构做好一些工作,或者这几项工作同时进行,这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是很关键的。”魏建国表示。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