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陈文玲:E国际贸易一些想法和看法

2017年9月28日,陈文玲受邀赴瑞士日内瓦参加WTO第96场专场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阿里研究院、河南保税物流集团联合举办。陈文玲做主旨发言,并代表国经中心E国际贸易课题组发布了课题研究成果《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Next Gen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E-Trade)》

谢谢主持人沙赫大使(巴基斯坦驻WTO大使)!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容幸能有机会在WTO的一个分论坛上,来介绍一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研究成果,是关于我们对国际贸易,特别是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一些想法和看法。

首先介绍一下我所在的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中国的一家高端智库,主要是研究国际、国内的重大理论问题、战略问题和政策问题。中心理事长是国务院前总理曾培炎先生。我们这个智库曾在2013年4月提出了关于成立亚投行的建议,得到了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成为了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倡议,目前亚投行已经有了80个成员国。我们还围绕着“一带一路”、中美关系、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国经济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有很多研究成果转化为中国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或重大政策。

今天这个发言机会非常难得。7月份我曾带国经中心课题组到了瑞士,也到了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研究“一带一路”和国际贸易问题。在英国调研期间,我接受了《欧洲时报》的采访,《欧洲时报》记者问了我一个问题,中国对新一轮的全球化怎么看?中国对国际贸易在全球化当中的作用怎么看?当时我这样回答:

首先,新型经济全球化已经从1.0、2.0、3.0时代发展到了4.0时代。所谓4.0时代,我认为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支撑的经济全球化。这些新技术的核心是链接,核心是支撑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新型经济全球化不是越来越松散,而是越来越紧密。

第二,我理解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是面向未来,面向更美好人类社会的全球化。我认为,它应该是基于21世纪人类新文明的经济全球化,比如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新型全球化是共同参与、共享机会、互利共赢的全球化,是陆上、海上、天上、网上互联互通的全球化。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流通更加畅通,贸易更加便利化、自由化、普惠化、共享和可持续,全球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封闭主义,是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贸易形态,当前这种纠葛只是历史的过渡。

第三,贸易在新一轮全球化中一定会产生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E国际贸易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贸易,是基于跨境电商发展逐渐形成的具有市场关系总和的平台经济。平台经济也可以概括为马云提出的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这些平台发展的基础上,可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入,使更多的消费者加入。下一代贸易方式和传统贸易方式的根本不同是什么?以往的国际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小额边境贸易、采购贸易等,是由公司来组织的,由单一企业或个体来组织,而未来的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它会保留原有的贸易内容,但贸易方式会完全不同。它会通过具有集成效应的平台,产生消费者集成、生产者集成、供应商集成,由此产生出贸易规模,形成贸易流量和贸易方向。E国际贸易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扬弃”。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边境贸易、采购贸易是国际贸易的过去时,跨境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的现在进行时,E国际贸易作为下一代贸易方式,是国际贸易的未来时。E国际贸易是跨国界的,是没有行政边界的。所以,我认为面向下一代的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会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中的最主要贸易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条件下,任何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这些思潮和行为都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我们不能把国际贸易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能把贸易保护作为一个国家执政的理念与政策,或者作为对于国际事务表态的一个主要依据。国际贸易本质就是平等的交换,贸易就是贸易,不能用各种臆想的道理打贸易战。比如说我关起门来,只雇本国人,只买本国货,这种臆想的道理是一种过时的道理,也是一种错误的道理,而且如果按照这种道理做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如果按照它的道理来惩罚别人,受惩罚的最后只能是自己。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意思就是说你力图用这种做法打到别人,但最后导致失败的、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所以,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封闭主义,最终真的是你自己将被封闭、被孤立。

现在世界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国际贸易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摆在了每个国家面前。WTO的原则就是推进经济全球化,主张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从关税总协定成立到WTO成立再到现在,推动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使国际贸易造福于人类,使国际贸易推进全球经济增长。这个主旨,我认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如此。在世界经济新形势新情况下,我认为WTO应该发出一个一致的声音,应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决维护合理的、持续的、基于公平规则上的开放型贸易。

我们中心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面向下一代的国际贸易——E国际贸易,实际上就是要使WTO的精神能够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超越唯我独尊和唯我独霸的思维,要使WTO创造这种存量资产能够放大,使WTO规则能够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而不是像一些国家动辄退出巴黎协定,现在还主张退出WTO。国际上形成共识的东西,不管是WTO也好,还是巴黎协定也好,如果仅以自己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来处理国际上的事务,以及来决定对国际组织,国际事务的看法,这是完全错误的。那么,全球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维护经济全球化,当然也要解决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推进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使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使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使更多的穷人,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能够参与其中,使国际贸易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新工具,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与课题。

2014年我们提出了E国际贸易的概念,2015年国经中心组织了互联网改变传统业态的重大课题研究,其中就包括E国际贸易的形态等有关内容,在2016年在跨境电商联盟成立大会上提出了E国际贸易的概念与战略价值,2017年9月21日,我们在中国国内召开了E国际贸易主要研究成果的发布会。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来E国际贸易,为什么我们要提出面向下一代的贸易,为什么是中国提出来的下一代贸易,而不是在其他国家?我想主要基于这么几条原因: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和全球贸易增速双双下滑,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传统国际贸易已显疲态,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先导,基于现代信息数据技术的跨境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激发消费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消费将成重要趋势。E国际贸易始于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革命引发传统经济业态的深刻变革,形成了信息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国际贸易结合的下一代贸易业态和贸易方式,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第二,全球国际贸易现在有2/3的贸易是中间品贸易,在全球价值链集中的国家和地方,这种中间品贸易占了五分之四。这就意味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在重构。而且在这些链条上,最主要的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是那些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是一些穷困和欠发达国家的参与。所以,通过E国际贸易,就是“互联网+贸易”这种贸易业态,使这些人能参与其中,这种面向更多国家和更大人群的国际贸易就可以造福于人类。

第三,跨境电商迅速发展,它已经形成了下一代贸易方式的市场主体形态——EWTP。除了现在的跨国公司,除了一般贸易的公司,现在最重要的是中国出现了这种平台公司、平台企业,比如说像同台发言嘉宾欧阳澄先生所在的企业阿里巴巴,比如像中国京东,比如像河南郑州保税中心,像这样的平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很多。这样的平台经济实际上已经成了下一代贸易雏形,就是E国际贸易的主体。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超过20万家。我们预测,就中国来说,从2016年到2020年跨境电商每年的营销额会以3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也就是说4年之后,通过跨境电商的国际贸易,会占到贸易总额的37%-40%,下一代贸易方式呼之欲出。

第四,我们认为,现在这种平台经济,它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者集成形成的贸易方式。中国现在网民已经超过8亿人了,其中95%是移动互联网网民,也就是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他们在购买的时候,大部分是用移动互联网来进行下单,并且进行电子支付。所以,中国互联网的移动化、泛在化、日常化,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方式,这就使这种平台有可能成为消费者集成,由若干个人的买卖形成贸易流量、贸易方向,这是一种新的贸易方式。这种新的贸易方式的基础设施和市场主体,就是EWTP平台和利用平台进行运营和消费的群体。

第五,中国现在正在进行软基础设施投资,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规模投资云计算、云服务、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我们预测最少投资会在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5G的全覆盖,会形成空间信息智能网络系统,会在所有的城市实现宽带的广覆盖,实行1000兆比特功能接入城市用户。目前,中国已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投资国之一,数字化投资与初创企业生态圈的活跃度在全球名列前茅。2014-2016年,中国对外风险投资总额达380亿美元,其中约75%流入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等数字化相关行业,对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汽车、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领域投资巨大,关注数字科技已成为中国产业界共识。这种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了下一代贸易方式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占到了全球的25%,国际贸易总额占到了全球贸易的14%,而且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果通过下一代的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不仅中国而且这些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更低,贸易的速度更快。所以,下一代贸易方式,对于世界来说是机会,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机会,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是更大的机会。

对于下一代贸易——E国际贸易,我们做了一张框架图,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所谓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是这样一种贸易形态,它分为三个大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这种贸易形态最底层的是支撑和保障体系。左边是硬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包括物联网,它使万物互联,有保税区、物流园区,有公路网、铁路网,还有航空网、港口网,这是一个硬基础设施的支撑。中间这部分是服务和保障支撑体系,包括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信用、线上展示、数据开发、支付结算、普惠金融、企业托管等,这是功能性支撑。右边这部分是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就要刚才我所说的我们现在着重在投资做的,包括我们的互联网,包括大数据,包括云计算,云服务,区块链,虚拟空间,还有下一代的通讯方式,还有人工智能。框架下面这三个支撑,左边的硬基础设施,右边的软基础设施,中间的服务保障体系,这就是下一代贸易方式的三个最重要支撑。

第二个层次是中间层次,是下一代贸易方式的运营主体部分。中间层次主要有两个椭圆形圆圈交叉的部分,右边的这个椭圆形圆圈是我们所说的已经形成的下一代贸易方式的主体—EWTP,就是平台经济。右边这个椭圆形的圆圈就是综合服务体系,包括像一会儿要介绍的河南郑州模式,它就形成了一个进行综合服务功能集成的运营服务平台。在这两个椭圆形交叉的主体左边,是E国际贸易市场主体的必要条件,就是政府之间的快速通关体系,高效通畅的通关体制,包括电子口岸,商品报备,企业业务,信息申报,还有信息比对,快速通关,无纸化的服务,随机查验,还有智能通关,全天放行。现在中国正在形成高效顺畅的大通关体系,中国有12个跨境电商的试验区,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在中国搞15个跨境电商试验区,在前几年搞的这些试验区里面,基本上达到了快速通关,最快的1秒钟可以有1000单的通关能力。两个椭圆形右边是下一代贸易方式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即简约高效的监管体制。主要是政府对于下一代贸易方式的监管,它的监管不是管制,不是管死,而是简约有效,这里面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到,包括征信管理、信息管理、分类服务,还有商品全程可追溯,然后还有现代商务管理制度等。这样一个必要条件,也是现在中国正在探索和实践的内容,在有些地方如杭州、郑州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与2017年2月份通过的《WTO的贸易便利化》提出的单证统一和数字化通关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在中国一些地方已变成了事实。

所以,第三个层次,就是全球行动。我们认为,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呼之欲出。发达国家通过E国际贸易可获得全球商品交易信息,依托EWTP开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中国家可扩大商品零售出口,拉动本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已经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我们也提出了其理论内涵与理论体系。为了造福人类、服务全球经济增长,迫切需要全球形成共识,全球行动,全球规则,从双边、多边和诸边多角度推进,最后过渡到全球推动形成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介绍我们的理论体系和一些主张了。我们有一份详尽的PPT材料就放在会场两边,主要是关于下一代贸易方式的设计和构想,大家可以去取。谢谢各位!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