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七方面关系
——2018年6月26日在南京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非常感谢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邀请,感谢程骅总编,他亲自打电话邀请我参加会议。当前世界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到底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单边还是多边,是霸道还是王道,是把一个国家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上,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个国家携手共商、共建、共享?这是两条道路的问题,两个方向的问题,到底向哪个方向转变,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中美关系的未来,也决定了世界未来。所以,在当前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研究中国高质量发展,毫无疑问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意义。
我多次参加在南京举办的的会议。南京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地方,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地方,也是在研究中国怎么办的若干问题上,比全国很多地方走在前面的地方。当然,不是走在所有地方的前面,我们不能到哪儿就说哪儿最好,南京还是在很多方面的研究走在前列的。比如,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研究;比如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比如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比如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等等。参加这场会议非常荣幸,在今天的会上,我主要谈三方面观点。
一、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为什么说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国际上大国的竞争与博弈日益激烈。当前集中表现在中美之间,但是世界上其他大国现在不再采取跟班的办法,而是力求把自己国家做大做强,各个国家都在做强国梦,强人政治正在兴起。我认为,国际上冷战时期结束之后,从开始的两个超级大国,到后来的以超多级,再到现在的威权主义、强人政治和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合纵连横阶段。现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格局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尤其是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仅是中国人民关注,美国人民关注,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因为它代表着两种不同方向选择,代表了两条道路,是两种价值观和道义的碰撞,是对世界未来和中美未来制度性竞争的比拼,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博国运。未来的竞争博弈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有没有硬实力,有没有硬科技,有没有核心硬件,有没有软硬结合的国家战略策略与经济实力。
美国现在向全世界34个国家发起贸易战,不仅仅是向中国。大家可以看到,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都发起对于美国的反制,中国作出了反制措施,虽说这个过程有双方谈判,但是谈判还是很艰巨的。美国现在具有决策权的核心层,清一色的是鹰派和对华强硬派,白宫决策层的人更换率接近40%。白宫150个岗位的职位,现在还有90个岗位空缺,但目前60个人效率很高,尤其特朗普总统上任一年多,发了接近4000条推特,他的推策治国效率极高,他辞掉哪个人不需要经过中组部考察,然后还不需要找这个人谈话,他就发个Twitter就解决了。比如国务卿蒂勒森还在非洲工作,就被特朗普的推特辞退了。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了常态化,我们不要认为只是贸易摩擦,只是贸易战,我个人认为,贸易战只是一个序曲,他揭开了中美竞争博弈日益激烈的序曲,而未来的中美之间竞争一定是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一定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一定是制造业水平的竞争。这种竞争决定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到底能不能胜出?我们会不会被美国当前的行为打断进程?当然,中国是在历史潮流的前面,而美国特朗普的做法则是在穿越回到上个世纪。美国对中国贸易制裁所用的法律法规,对国际社会发起的单边制裁用的是19世纪1930年的《关税法》,1974年的《贸易法》,在这种博弈中,最核心的博弈,是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能力博弈,是一个国家现代治理能力的博弈,是能否高质量治理国家能力的博弈,也是高质量制定国家战略、国家决策与国家政策能力的博弈。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从一个长周期来应对美国对华战略专向的根本之策。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只是谈贸易顺差逆差,最终都解决不了问题。贸易本质上是一个买卖问题,是一个商品交易问题,美国向中国进口,不是中国政府发个号召和招招手就能来的,这是美国市场的需求,是美国企业根据美国市场需求选择的国际市场上的有效供给,是跨国的贸易行为。中国和美国目前50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实际上总体看是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产品,我们输出的商品量和应该获得的价值量是不对等的。换句话来说,我们赚的钱比我们售出的商品量要少得多。所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原来的提法是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集约的发展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转变是中国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第二方面,世界第五轮产业转转移已经开始。要使中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第五轮产业转移中的产业接续能力,形成更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我们必须加快向产业的中高端迈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样才能迎来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大家知道,由于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成本上升,成本驱动使中国一些地方制造业近几年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北美、南美转移。中国出口顺差今年1至4月份减少了24%,5月份减少了27%,这说明这一轮产业转移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到美国的超市去看,现在服装鞋帽,到日本的优衣库去看,优衣库的纺织服装来自中国的已经寥寥无几,变成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越南等国家生产的产品,就是承接第五轮产业转移的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将来怎么办呢?必须加快产业迈向中高端,和这些国家形成产业分工上的错位发展,中国才能可持续发展。第五轮产业转移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新一轮的产业转移。
第三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高质量发展。
国内每年通过旅游购物,现在通过跨境电商采购了全球最好的最优的名牌产品。我曾经到河南郑州,浙江杭州去调研跨境电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排在第一位的是吃的东西食品;第二位是用的东西,包括日本的花王卫生巾,还有纸尿布;第三位的是药品。从日本进口的排在第一位的是药品,这些药品中有很多是日本把中国的中药做了汉方药,难道这些东西我们做不出来吗?吃的东西我们做不出来吗?用的东西做不出来吗?汉方药很多用的是中国的方子,我们做不出来吗?我们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我们在历史上有1800年制造业辉煌史,在历史上中国产品就是收藏品,就是财富。现在很多东西都需要向境外采购,需要通过跨境电商购买,然后国外的海外仓、海外代购等,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都是在帮助国内消费者采购世界上优质商品。人民群众提出的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是一句口号,表现在我们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怎么才能让外溢的消费回流,就是要高质量发展,创造优质商品有效供给,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
第四方面,是真正实现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需要。
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强国不是现在所说的按照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位,贸易总量第一位,制造业产值占比第一位。我理解是要按照人均水平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所以各个方面都要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需要高质量,我国住宅的建筑周期26年—27年,而法国的建筑四、五百年,匈牙利最长的接近1000年,这些建筑上挂着国家发的证书,建筑年代越久越好,它的财富价值越高。中国城市的建筑是这样,农村的房子拆得更快。我说释放消费需求,怎么释放?城市的房子这么贵,农村的房子自己盖,但是一生都在盖,给自己盖,给儿子盖,给孙子盖,而且拆了盖,盖了拆。我没发现什么地方农村的房子能祖孙三代传承下来,当然我参加看过安徽的歙县古村落,但是现在的建筑基本上看不到可以留存这么多年。
第五方面,要塑造大国形象,必须要高质量发展。
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意味着是地摊货,后来商品质量有所提高但都是贴牌生产,需要出口到境外再买回来。现在国内一部分商品质量和价格都在上升,但浩浩荡荡的流动的经济体,在海外的消费和购买拉动日本经济,拉动韩国经济,拉动了俄罗斯经济,等等。这是庞大的消费群体,为什么不让他回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呢?我们中国人一方面买了人家的商品,一方面还被一些国家一些人谴责。好像中国暴富了,中国人把全世界都买了,但实际上中国人消费花得这些钱,有的是预支了用于生命周期储蓄的钱,有的花了多年积累的钱,有的也可能是这些年赚得钱,钱的来源是不一样的,但是花法都差不多,一掷千金,非常豪放。所以要重塑大国形象,我们必须有好的产品,有让世界称赞的高质量市场,让消费回流。
二、要高质量发展,当前必须要解决几个误区,或者叫要树立好几个关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七个关系
第一,大和强的关系。规模大,不等于强,我们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也不等于强,规模数量外延的扩大,形成了庞大的体量,这是虚胖,有的时候不堪一击。只有形成经济素质、质量、内涵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在全球叫得响的经济质量和经济素质,国家才有整体抗风险能力。
第二,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关系。我个人认为,过于人为的按照西方发展模式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过于强调服务业占比,甚至把服务业占比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指标,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接近14亿人口的大国,制造业应该永远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应该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都不能使制造业产业空心化,必须延长制造业繁荣周期。这是美国的教训,是欧盟的教训,是很多产业空心化现在想重振制造业而达不到目标国家的沉重教训。而中国一旦制造业空心化,我们重振制造业要比美国难得多,因为美国才3亿多人,日本才1.3亿人,整个欧盟加起来不到4亿人,中国13.9亿人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如果我们的制造业空心化,要重新振兴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制造业,不能削弱制造业,而是要千方百计延长制造业繁荣周期,在制造业繁荣周期中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当然,我不是说服务业不重要,服务业也很重要,但是服务业要具有服务制造业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要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不是完全独立成可以替代制造业发展比重的产业。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也是我这些年的一些思考,因为南京,是一个具有学术土壤的地方,所以提出来大家探讨。
第三,全产业链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关系。这次中兴通讯事件出来以后,有很多人就在指责中兴,你们为什么不做全产业链,我们也对中兴通讯高管进行过深入的调研。中兴通讯有一个很大的困惑,他们认为世界上高通、英特尔的芯片做得比我们做得好,在全球产业链这样的一个分工合过程中,有芯片做得好的做芯片,通讯系统做得好的企业做系统,集成做得好的做集成,这样组成的产业链条是合理的,也是符合经济全球化规律的。中兴通讯创新水平也是不错的,在全球专利排名在第三位。所以他们想在全球产业链分工过程中来寻找企业的发展方向。当遇到美国这种制裁,通过美国长臂管辖的法律致一个企业于死地的时候,这种产业链上的核心零部件,这种全产业链的正常分工就被打乱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来看待全球产业链与产业链的分工呢?我们的根本对策,就是要尽快迈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而不是中高端。要创造在全球产业链中哪怕是一块玻璃,哪怕是一个零部件,哪怕是一个模块,哪怕是一个芯片,都能成为一个顶级的产品,只有这样你才能迎接一切挑战。
我们6月22日去福耀玻璃调研,研究改革开放40年中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启示。我们与曹德旺先生从早上8点半谈到下午1点20分钟,我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情,就是他说的一句话,“我40年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做好一块玻璃。”福耀玻璃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的制造商,他们还收购了美国的PPG公司,生产的汽车玻璃是路虎、福特最高端汽车上的玻璃。比如说,他们生产的2-3厘米厚的玻璃中间有夹层,夹层之间是非常细的钨丝,可以把冰雪瞬间化掉。比如说,通过纳米技术可以使水流带着灰尘瞬间流下来,不需要雨刷器。比如说,玻璃具有感光功能,用按纽直接调解光线,不需要在车窗上贴膜,瞬间可以变成全黑,瞬间变亮。还有的玻璃具有光伏发电功能,车里面的冰箱可以自己供电,而且汽车停了也不断电。靠一块玻璃的创新,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了产业链的。我问曹德旺先生中美贸易冲突他对他们有无影响,他说没有任何影响,因为美国汽车60%以上用的都是我的玻璃。我说,他们有没有替代产品?他说美国厂家不会用替代品,其他厂家供应商达不到我们的水平。我认为这就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产业链高端和顶端的力量。成为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做到一个零部件、一个环节上的世界第一。
第四,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这三种创新方式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我认为这是一个高水平的模仿,也是一种高水平的拿来主义。在集成创新方面有创造,比如高铁,我们是在学习引进日本新干线的基础上,德国的技术基础上,进行了集成创新,250公里以下的技术都是引进的,但是250公里以上的技术全部是自己研究创创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创新。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原始创新,是像曹德旺这样40年磨一剑的创新精神,是把一种产品做到极致的创新,是一种通过理论创新与发明,发现新技术、共性技术、原创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这样的创新。我们在创新过程中最大的短板是原始创新。我们现在实际上在发表学术论文在数量上第一,专利原来第二,现在也马上就到第一了,但我们最主要的还是在实用型改进型的这种专利,外观设计的专利,我们真正实现发明专利占据第一,我觉得这是我想谈的第四个观点。
第五,匠心臻品与粗制滥造方面的关系。
我认为,现在我们真的缺少古人的那种匠心臻品,缺少德国企业家的匠心臻品,缺少日本的百年老店或几百年老店的匠心臻品。我在江苏太仓看到了在232个德资中小企业,中有38个是世界隐形冠军。我们去参观了一家专门生产转笔刀的企业,这个企业有236年建厂的历史,200年的百年老店,转笔刀可以说也做到了世界之最,所有的世界知名化妆牌品牌用的削眉笔转笔刀都是用他的,他的转笔刀有各种功能。我问他的厂长,你的转笔刀是怎么推销的?他说都是采购商来找到我们,他不会找其他的生产厂家。这说明什么呢?这就是是匠心珍臻品。瑞典的山德维克公司,它是专做各种掘进机钻头的,它的市场占有率96%在全世界,它只做一件产品就是做钻头,就把这个钻头做到极致,它的使用寿命就比世界上其他的钻头使用寿命长。前一段都看中央电视台的匠心臻品,一个黑色釉色的瓷碗,里面有两片树叶或者一片树叶,那是我们唐宋时期的烧窑技术,这种技术已经断档几百年了,在日本收藏馆里收藏,一个小碗几十万元。现在有一位工艺师几十年把它研发出来。在市场我看到了,我也买了这种瓷碗,多少钱呢?才150元。假如我们没有这样的研发,没有这样匠心臻品的追求,还只是日本的收藏品。所以我觉得一个LV包就一万多元,它那个原料就是PU,PU是哪儿生产的?中国,我到生产它的原材料工厂去看过,他们就是给LV生产的,一米的PU才几十元,你凭什么加上这些零部件就卖一万多元,我们中国人还几十个几十个地买,据说这种包有50%以上的利润,它的零部件就是比你的好,它的拉链就是比你的好,我们生产的是原材料和加工,我们只挣了一点点钱。所以,高质量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要解决深层次问题。
还有一个特别想说的问题,就是生产力与生产的关系。我们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就是重塑了一个微观经济基础。微观经济基础再造已经完成,而我们的上层建筑、我们生产关系的调整严重滞后。现在很多的新工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多的创新受到了制度性的障碍。优质制度供给严重不足,这是我们的改革滞后和生产关系调整滞后,导致政府的思维,政府的管理方式,政府的行为方式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滞后于市场这样怎么能保证我们高质量发展呢?我们很多的科学家,很多的研究者,中央国务院习近平主席、克强总理讲了很多次了,不要让他们陷入繁杂的考核和报销中去。在考核和报销琐碎的事务中,谁能不在其中吗?你报销也报不了,科研经费也用不了。比如我到南京来开会,必须是往返机票加上住宿费地铁票,如果你回去是南京给我买的票,那你全程就不能报销了等等。由于这种制度的约束。如果你据实报销,科研经费一分没有,你如果不据实报销,就会犯错误。所以,我觉得思想解放研究非常重要需要用制度变革进行制度性变革,尤其是思想解放,给人以思想翱翔的外部环境。我常常想,为什么中办国办发文件,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多次讲话,给科研人员松绑,中办国办发文都解决不了具体问题,我们执行的制度涛声依旧。我不知道南京是不是好一点,南京可能比北京好,是不是啊?也没有是吧,我们要思想解放,要高质量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要以人为本,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人的要素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想讲的主要观点,就是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
三、一些建议
第一,要以实体经济为本,当然也要发展虚拟经济。因为现代经济应该是实体应该、虚拟经济并驾齐驱。但是我们现在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认识发生了偏差。虚拟经济这个词气打得太足,所以我们还是要平稳前进。
第二,我觉得要以制造业发展为本,尽量延长我国制造业。
第三,要把着力点放在原始创新,要占据产业高端。
第四,要重视人才,把人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这些资源,资产涌流。
第五,要坚持主动创造。要通过制度建立,生产关系的调整,为微观基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