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经济下滑最困难时期已过去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今天(1日)上午联合会发布的数据,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5月以来,制造业PMI连续回落后的首次回升。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政策集中发力,中国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势头可能遏制住了,经济下滑的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
据中广网报道,张茉楠表示,“这确实和预期相符,我们预期在前期一系列政策加码的刺激作用下,政策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比如运用利率准备金率,包括扩大利率浮动空间、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金融手段,加上前期进行了一定结构性减税、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前期国家发改委也启动了一系列带动力比较强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鼓励民间投资稳定出口,这些政策都开始在当前集中发力,中国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势头可能遏制住了。而且随着缓中趋稳,再加上四季度一系列政策的预调微调,下滑的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基本上是稳定住了。”
同时,增速回落还是一个区间,尽管现在比较稳定,但是预期比较大幅度的反弹或者回升可能还是不太现实。
张茉楠: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走势分化明显
从分项数据来看,大型企业的PMI回升到了50以上,但是中小企业的PMI依然在50以下,而且还在下滑,小企业PMI甚至已经回落到46.7%。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PMI值走势出现不同趋势,张茉楠认为,这是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地位导致的。
张茉楠称,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走势分化一直比较明显,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区间。很多大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强,获得政策的空间和便利程度相比较便利,而且信用较好。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规模小,在融资、投资方面普遍处于政策弱势地位,再加上中小企业对市场非常敏感,尤其在经济下行区间对未来更加悲观。在经济下行区间,中小企业消化成本上升的能力差,融资成本又居高不下,再加上税负普遍又比较高,所以对整个经营环境和利润的倾斜比较大,现在政策效应可能还会有不同的影响。张茉楠认为,中小企业PMI想尽快出现上升的势头,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数据显示,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48.8%,比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似乎外部市场正在回暖,但张茉楠表示,不能太过乐观,PMI回到荣枯点以上可以期待,但还是面临很多经济结果调整的矛盾,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
同时,张茉楠表示,美国的第三轮量化宽松对国内PMI回升造成的不利影响一定会显现,所以需要国家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