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李锋:增强“一带一路”吸引力

擴大利益匯合點是加強雙方和多方合作的前提。2000多年來,絲綢之路擴大了東西方的利益匯合點,創造了各方互利合作的奇跡,沿路各國人民均受益匪淺。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倡議,半年多來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建設「一帶一路」仍需要不斷地擴大各方的利益匯合點,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才能挖掘合作潛力、拓展合作領域,才能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利益匯合點之一:擴大各方的貿易往來。貿易往來已成為中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重要利益匯合點。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佔全球的比重不到1%。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已達到4.1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佔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2%,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

「一帶一路」應促進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自發性貿易往來向制度化貿易往來轉變,才能持續拉動相關國家的對外出口,推動各方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目前,中國正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亞太自貿區(FTAAP)的談判,有利於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各方的比較優勢。

利益匯合點之二:擴大各方的相互投資。中國目前已是世界三大對外投資國,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達到901.7億美元,接近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的金額。隨中國經濟規模的持續擴大,對外投資規模必將不斷擴大,將為「一帶一路」各方帶來更大的發展助力。

中國市場前景廣闊,依然是外資的首選地。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中國的投資環境更加開放,更加符合國際規則。「一帶一路」應重點推動各方加強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要通過優先規劃和實施鐵路、公路、管道、航空、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各方的互聯互通水平,形成通暢的國際交通大通道和便捷化的通信網絡,為各方擴大相互投資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

利益匯合點之三:擴大各方的科技合作。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應站在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之上,推動各方充分利用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科技資源,通過科技領域的互利合作,促進各方加強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各方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一帶一路」應推動區域重大科技研究、技術輸出和成果轉化,不斷提升各方的創新能力;應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和跨國技術轉移平台,共同培養科技人才,促進各方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幫助企業鏈接全球資源和市場。 「一帶一路」應建立促進相關國家間、地區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常態機制,為科技人才跨國流動提供更大的便利,推動各方科技事業和地區科技合作加速發展。

利益匯合點之四:擴大各方的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本身就是一個文化概念,是對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的吸納和融合,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文化大運河」,深刻而久遠地影響了歐亞大陸的文明演化和歷史進程,已成為溝通東西方的價值認同點。

「一帶一路」應喚起各方的絲綢之路情結,充分挖掘各方的文化資源,將各國各地區的優秀文化充分地展示給全世界,用文化交流開啟經貿往來的坦途,用文化認同構建良好的國家形象和外部環境。

「一帶一路」應以包容和尊重減少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不斷增強各方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使各國人民情相近、心相通,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利益匯合點之五:擴大各方的共同安全。「一帶一路」應倡導新安全觀,強調世界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不僅能夠讓中國從其他國家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更能讓其它國家受益於中國的快速發展,共同促進各方互利合作,實現和諧共處,推動人類安全發展。「一帶一路」應堅持互利共贏的理念,淡化政治與安全分歧,緩解各方的安全憂慮,讓各方跳出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藩籬,讓命運共同體意識落地生根,共同維護世界共同安全。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之際,經濟增長也是地區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應致力於促進各國經濟發展,為地區安全提供內生動力,為相關國家的多邊安全合作提供更加寬廣的空間。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