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林民旺:学术研究与“一带一路”

2016年3月6日,“创新•变革•机遇——2016盘古智库论坛暨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年会”,盘古智库与新浪国际联合主办的国际关系分论坛“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在盘古智库香山书院经世厅举行。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外交学院副教授林民旺在论坛上作了发言。

以下内容根据林民旺副教授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林民旺:谢谢王栋老师的邀请。“一带一路”问题,去年开了一整年的会,说得太多了,不知道这次还能说什么。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看法。

第一,学术研究还是要有分工。我觉得“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企业家的事情,是属于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研究者可能需要找准自己的研究焦点,比如让研究国际政治的人去谈企业投资风险,显然就不适宜。

第二,搞“一带一路”是完全必要的。现在出去跟别人说你是搞“一带一路”研究,很多人会嘲笑你,因为他们觉得你是在替政府捧场。我个人感觉“一带一路”是很有必要的。福建人常常说“富贵险中求”,大抵是只有高风险,才能有高回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确实是风险比较高的,但是也存在更多的机遇,关键是如何应对风险,将风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例如,阿富汗的艾娜克铜矿,数量之大,对将来中国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收益高低与目前的风险也是成正比的。

第三,有人说六条经济走廊有点过度扩张,尤其相对于现在的经济增长预期而言。因为,2013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两条经济走廊,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当时预计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速度是能够维持在7.5%。现在已经基本不大可能维持这一速度了,两会说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是6.5%到7%之间。随着我们对整个经济的增长预期的下降,是否推进“一带一路”的意愿也在下降呢?我想是完全可能的。另外,我觉得六条经济走廊并不算多,还可以提出八条、十条,但是我们自己心里要清楚,哪些走廊是虚的,哪些走廊是实的,比如,中南半岛的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要推进发展的难度都比较大。所以,不妨习主席或者李总理还可以再提出三条、四条,虚实结合。

第四,现在“一带一路”的效应已经逐步出现了。印度、日本现在都有一些反制措施,如在中巴经济走廊上,2015年印度注入两亿多美金给伊朗翻修查巴哈尔港,就有应对瓜达尔港的意思。孟加拉的索纳迪亚港,刚刚由中国做好规划,日本就跟孟加拉搞了一个玛塔巴瑞深水港,离我们20公里,这都是一些反制的措施。这也表明,“一带一路”的负面效应也在浮现,日本提出了类似的“一带一路”倡议。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