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林民旺:“一带一路”,猜猜谁将与会?

导读: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今年5月在北京举办,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自2013年10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而这次中国之所以要主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哪些国家将前来参加也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正式宣布,将于今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自2013年10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而这次中国之所以要主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按照杨洁篪国务委员的说法,就是要“总结过去、规划未来”。

王毅外长在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解释,中国希望论坛“实现三方面的成果”,“首先是总结汇聚各方共识,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大方向。二是梳理重点领域合作,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支持和人文交往等,确定一批重大的合作项目。三是提出中长期合作举措,探讨共建‘一带一路’的长效合作机制,构建更加紧密务实的伙伴关系网络。”

同样透露的信息是,“目前有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确定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还有,“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代表以及总共1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论坛除了要举行一个领导人出席的圆桌峰会,还会有一个大范围的高级别会议,并且围绕“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平行召开6场主题会议。如此盛会,定然场面会异常热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国际关系的研究者,我更关注的是,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会是谁?谁将出现在习近平主席的核心朋友圈内?谁可能未来同中国坚定携手“一带一路”建设?在展开猜想之前,首先我需要声明的是,我并非“消息灵通人士”,下文的判断主要依赖的是研究直觉,外加一些“旁门左道”的分析路数。自然,答案在5月14日会见揭晓,届时如有部分雷同,必然“纯属巧合”。

大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肯定不会来了,尽管他也有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可能会想到需要中国的“一带一路”。在4月6日的中美元首会晤中,习近平主席表示欢迎美国参与“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但是,特朗普总统参加“一带一路”却是不可想象的。在6日的会晤中,新华社通稿称特朗普总统表示“尽快访华”,到7日的通稿却没有“尽快”二字。想来美国总统要等到100天后才可能访华了,但是却并不排除美国派出高级官员或者驻华大使参加峰会的可能。

日本的安倍晋三首相肯定不来了,原因也不需要太多理由。2013年中国新领导人上台迄今,中日两国都没有过首脑访问。虽然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前,习近平主席应安倍晋三首相的要求“勉强”进行会面。2015年11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也在青瓦台搞了次峰会,但是之后各方都没有“续约”,料想2017年也不会有“续约”的欲望。

印度的莫迪总理和总统慕克吉也肯定不来了。慕克吉总统去年访华,总得隔几年再来一次吧(可参见过去的访华频率)。莫迪总理今年9月肯定要参加厦门举行的金砖峰会。对印度而言,不是特别需要印度上心的事情,犯不着总理一年跑两次中国。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让印度很纠结。莫迪在年初的瑞辛纳对话的致辞中说,“只有尊重相关国家的主权,地区互联互通的走廊才有发展的希望,并且能避免纷争”。

俄罗斯普京基本可以确定会来。理由是,2016年11月他已经有过类似表态,加上特朗普上台后俄美关系也没有显著突破,4月6日美国开始对叙利亚“动武”,中俄更要“背靠背”应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问题的关键是,近期俄罗斯内政似乎不稳,游行示威加上恐怖主义活动,希望不会太分散普京大帝的精力。

法国总统奥朗德不可能来了。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刚刚在2月份访问过中国,间接地降低了奥朗德参加的概率。另外,法国总统大选的两轮投票分别定于4月23日和5月7日举行,估计忙的不可开交。去年年底,奥朗德已经宣布不会参加2017年的总统选举,足见他还是很重视这次大选的。

德国今年也是“选举年”,是“两德统一之后最为艰难的一场选举”。默克尔去年年底已经宣布要参加竞选,2017年5月部分州和地方选举要进行,估计也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考虑到默克尔基本上保持每年一次的访华频率(已访华10次),参加此次峰会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只是概率很低)。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倾向,使得中德在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体制上的利益契合度大大提升。默克尔“特意”在访问美国前(3月16日)致电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重要演讲,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感谢中方支持德方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另外,德国今年举行G20峰会,主题是“塑造互联世界”,也高度契合“一带一路”峰会。

英国“脱欧”程序今年开始启动,英国将变得更加“孤家寡人”。按理说,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参加峰会的概率肯定比法德高。但是考虑到2017年2月7日英国首相办公室已经宣布,特雷莎·梅首相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访华,届时可能将与中方商讨在英国脱欧后发展更密切的中英贸易关系。既然是“晚些时候”,那就不可能是5月这么早了吧。

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于2月底对中国进行了访问,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订单,这就降低了意大利总理5月参加峰会的可能性。另外,意大利对中国与希腊在比雷埃夫斯港上的合作也多有担忧(正如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也让欧洲大国担忧)。依照过去的访华记录看,意大利总理参加的可能性也极小。

巴西总统特梅尔今年肯定要参加厦门的金砖峰会,但是,参加“一带一路”峰会的可能性却比较低。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多次出现“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件,同时也有过特梅尔总统举行完就职仪式就直奔杭州参加G20峰会的情景。中国和巴西尽管经贸关系紧密,目前巴西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和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巴西还是美洲唯一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中巴(西)另有重大项目“两洋铁路”也在逐步推进中。近期巴西宣布了450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涉及公路、港口、铁路及输电线路等设施建设。这都预示着巴西很关注“一带一路”。但是考虑到巴西毕竟是区域大国,中巴政治战略关系还需达到一定火候,因此参会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总而言之,在世界经济实力前十的大国领导人中,比较确定的是普京会参加峰会,德国总理或总统或有可能性,其他国家领导人参会的可能性都很低。

南亚国家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肯定会参加“峰会”。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再加上中巴“比山高,比海深,比钢坚,比蜜甜”的关系,打死也找不出任何理由不参加。

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3月底参加过博鳌论坛。按照2016年尼两党达成的“共识”,他的任期延续到5月尼泊尔地方选举之后,就要把总理职位让给大会党主席德乌帕,所以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届时普拉昌达不会参加峰会了。3月底参加普拉昌达访华的系列活动,能感受到尼泊尔对于在“一带一路”中可能被忽视的担忧,但是奈何其内政不稳,中国也有自己的权衡和考虑嘛。

孟加拉有可能参加峰会,但是可能性很低。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对孟加拉进行了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30年来首次到访,此访将中孟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称,孟方赞赏“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这一倡议将为孟方实现2021年建成中等收入国家和2041年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带来重要机遇。但是考虑到近年中孟关系的亮点在防务合作,印度和孟加拉关系的大步改善,哈西娜总理参加峰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可能的话,也是总统哈米德前来参会。

斯里兰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支点国家,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港都算是“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项目。虽然在拉贾帕克萨下台后,项目出现了曲折,但是随着形势发展,新政府还是认识到中国对于斯要建设成为印度洋航运、物流乃至金融中心所具有的关键作用,逐渐回复建设“一带一路”的热情。因此,斯里兰卡总理西里塞纳参加峰会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马尔代夫支持“一带一路”(但是其体量也较小),考虑到2016年马尔代夫和印度的诸多不睦,总统亚明参加峰会的概率也是非常高的。

阿富汗对于“一带一路”具有很高热情,尽管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在下滑,但是由于美国撤离阿富汗的态势,阿富汗希望中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很期待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因此,阿富汗总统加尼或者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参加峰会的概率也非常高。

不丹,同中国都尚未建交,根本就不可能参加峰会。

总结下,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富汗的领导人都可能与会。其中,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领导人参会基本上没有问题。比较而言,马尔代夫、阿富汗领导人参会概率更低些。

中亚国家

中亚五国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坚实力量。正如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上做的演讲上说,“3年来,中亚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将中亚地区视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地区和重要合作伙伴。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共同推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而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重中之重。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肯定会参加峰会的。一方面,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都是通过哈萨克斯坦出境。中哈“一带一路”推进中,最早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同样会选择参加峰会的。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高度定位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区角色。王毅外长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乌合作的主线。卡里莫夫总统突然去世后,米尔济约耶夫顺利当上新总统,同中国的互动开局良好。现在的观察是,如果米尔济约耶夫能够在4月份访问俄罗斯的话,那么基本可以确定5月参加“一带一路”峰会。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参加峰会的可能性较低,毕竟2017年1月他已经访华。因此最可能是由总理索隆拜·热恩别科夫前来参加。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同样会选择参加峰会,因为“中塔是亲密无间的友好邻邦和高度互信的战略伙伴”,而且“塔中世代友好”。这样的基调,无疑拉赫蒙总统会亲自出席。

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是中亚五国中可能参加峰会概率最低的。但是,考虑到中土关系近年来的发展,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访华的可能性仍旧是存在的。

总之,中亚五国基本上都会有国家元首或领导人参加峰会。比较而言,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参加的概率最低,吉尔吉斯斯坦最可能是总理前来参会,其他三国总统参会基本算是比较确定的吧。

东南亚国家

越南将可能是总理阮春福参加峰会。2016年1月底举行的越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越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成员,阮富仲连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原政府总理阮晋勇退出越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普遍认为是越南政坛“稳健派”取得胜利。当年9月中旬,越南新总理阮春福作为越南新一代领导集体成员首次访华。2017年1月中旬,书记阮富仲再次访华。因此,看来更可能是总理阮春福来参加“一带一路”峰会,至少确保要来个越共政治局委员。

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柬埔寨首相洪森都将参加峰会,个中原因已经无需解释。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柬埔寨时称,中柬是要做“高度互信的好朋友、肝胆相照的好伙伴、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的。

缅甸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里扮演重要角色,加上中国在缅甸数十年来的经济拓展,有理由期待昂山素季将参加峰会。2016年8月中旬,昂山素季曾访问中国,将中国作为首访的第一个大国,表明缅甸新政府仍将对华外交放在首位。执政一周年后,2017年3月31日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在电视讲话中做了总结,坦诚“我们没有让缅甸出现大家想看到的长足进步”,所以她如果要“长足进步”,同时还要搞好民族和解,都离不开中国吧。缅甸总统吴廷觉4月6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称,缅甸“支持中方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想来还是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打算亲自参会了,才这么高调地称“支持”吧。

菲律宾杜特尔特料将参加峰会。2016年10月的杜特尔特访华,迅速使中菲关系摆脱了所谓“南海仲裁案”导致的“冻结”状态。近期杜特尔特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有点意外”,但是双边关系的基本动力应该仍旧保持,而且菲律宾今年还是东盟的轮值主席国,如无意外杜特尔特料将参会。

泰国总理巴育是否参加峰会,仍旧比较难以作出判断,需要继续观察。虽然“中泰一家亲”,但是普密蓬国王的去世也使得泰国政治力量中的三极(国王、军方、他信家族)关系充满不确定性。泰国一方面经济上依赖中国,另一方面又在安全上又是美国盟友。2013年、2014年李克强总理都曾访问泰国,但是2014年以来巴育总理似乎还未曾对中国进行过国事访问(2016年参加过杭州的G20峰会)。

新加坡的对华外交似乎一直在“刻意”保持距离,不给中国“捧场”似乎也是惯常做法。原本预判新加坡最可能派副总理张志贤参加,但是2017年2月张志贤已经率代表团来京参加中心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了,5月份张志贤再访华可能性也有。只是特朗普把TPP给废了,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也好像近期不搞了,李显龙难道不得来趟北京么?

马来西亚纳吉布总理参会的可能性低。尽管2016年 11月初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中国进行超长时间的访问,深化与中国防务、经济合作的举动常被视为“倒向中国”。但是,观察历年来马来西亚与中国高层的互访频率,猜测纳吉布总理参加“一带一路”峰会的可能性仍将非常低,尽管中马关系正在升温。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参会的概率也非常低。2014年佐科总统上台,同意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雅加达至万隆高铁被视为双方战略对接的重大早期收获项目,也是中印尼友好合作的示范性工程。但是,佐科上台以来的中印(尼)关系似乎处在高开低走的态势,尤其近两年来印尼在南海等问题上的做法,似乎显示佐科政府在“疏远”中国。基于这一大趋势的判断,预估佐科参会的可能性较低。

概况起来,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柬埔寨首相洪森、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越南总理阮春福、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都可能参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是否参加还得继续观察。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参会的概率较低,泰国最可能是派副总理出席。

其他国家

在中国-东欧的16+1合作中,捷克、匈牙利、波兰、塞尔维亚算是“支点”国家,因此理论上都可能派总理或总统参会。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同匈牙利、塞尔维亚总理共同宣布,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这是“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旗舰项目,凸显出匈牙利和塞尔维亚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2015年6月,中国同匈牙利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匈牙利因此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此类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2017年2月,欧盟要对匈塞铁路的财务可行性以及这一项目是否违反“大型交通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欧盟法律展开调查,为这一项目的推进蒙上了阴影。考虑到3月底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访华,任期将于5月31日结束,目前的总理武契奇选举获胜将担任下一届塞尔维亚总统。如此看来,塞尔维亚领导人参会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如果武契奇以总理的身份参会,那他何不等等稍后以总统身份访华呢)。

拉美国家中的智利和阿根廷都可能领导人出席。2016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智利”,称拉美有句谚语“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到你的心灵”,中国和智利正是这样的好朋友。他还说,要使中智关系继续走在中拉关系前列。按照这样的“定调”,智利总统如果不来,中智关系就不算是走在中拉关系的前列了吧。阿根廷就不用说了,其驻华大使盖铁戈已经称,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将访华出席“一带一路”高峰会。

当然,还有比较确定参加峰会的领导人中,应该还有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2016年中俄蒙领导人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实施,实现了“一带一路”在多边经济走廊方面的突破。如果缺失蒙古国领导人,不合乎情理吧。此外,估计北非的埃及,南部非洲的南非都可能由总统出席峰会,原因无他,只是基于它们在区域中的重要性,外加良好的对华关系。当然,也许有人问韩国、朝鲜会如何呢?以东北亚目前的状况,能派出个部长参加就已经了不起了。

简单数一数,比较确定能够参加峰会的领导人已经接近20个,加上几个可能性较大的,基本上达到杨洁篪国务委员说的,“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确定参加‘一带一路”。当然,那些肯定会来、有可能会来的、可能来不了的领导人,如果最终都来了,那是极好的。

另外,关于非洲、拉美、大洋洲是否还有其他国家可能参会,限于本人关注面所限,无法一一预估。特别是中东,我基本不敢“染指”,因为中东问题专家告诫,那是“预言家的坟墓”。作为关注中国外交的吃瓜群众,我也不过是将此文“立此存照”,检验下自己理解中国外交是否到位,以期继续提高而已。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