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龚婷:让“一带一路”精神引领新型全球化

5月14日至15日,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北京举行。此次论坛将成为中国倡导的“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精神的具体彰显,中国将与相关各方共同携手、为全球和地区经济面临的挑战寻找解决之道,特别是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阴影下重申对坚持和扩大开放的承诺,以峰会为契机围绕新型全球化发挥引领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挑战多

当前,全球秩序和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復甦,当前全球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美国经济基本面呈现继续向好趋势、但特朗普新政的长期效果仍存不确定性,欧洲经济弱势復甦,日本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新型经济体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动盪,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特别是带来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乃至贸易战等后果。

与此同时,全球化“双刃剑”负面效应发酵正搅动西方国家等经济体深层次的内外部矛盾,近几十年来形成的全球化格局和进程正遭遇挫折。以英国脱欧、美国宣布退出TPP协议等“黑天鹅”事件为标誌,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正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西方国家兴起,经济民族主义趋势正在蔓延、各国内顾的势头正在加强。以TPP、TTIP为代表的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谈判进程正在遭遇挫折、以NAFTA为代表的业已成熟的自由贸易安排也恐出现变数。

新型全球化是良药

自新航路开闢拉开全球化帷幕至今,综观世界歷史发展,几乎所有主要大国的发展和兴盛都受惠于对外开放、积极和深入参与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近代中国闭关锁国造成“落后就要捱打”的局面,而改革开放近40多年来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市场,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越来越成为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

不可否认,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最为突出的是贫富差距扩大不但存在于穷国和富国之间、更内化到国家内部并激化社会矛盾。然而,也不能够因此因噎废食、简单地全盘否认全球化,而应该在“扬弃”现有全球化弊端的基础上、探索走出一条新型全球化之路。

何谓“新型全球化”?尽管尚没有标准定义,然而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的讲话则点出了让全球化进程更加“有活力、包容、可持续”之道,即“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等。

“一带一路”引领新型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各国共同受益的国际公共产品,它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此次“一带一路”论坛,有望逆势引领新型全球化进程,在世界和地区经济復甦和开放中发挥重要的“稳定器”和“推进器”作用,传达包容、普惠的新型全球化精神。

第一,“一带一路”致力于让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共同发展。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召开论坛将“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联动式发展,核心是相关国家对接彼此的发展战略,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能合作、金融支持等手段,拉动相关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内需,减小地区间发展水平和差异,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一带一路”致力于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经济发展与开放带来的实惠。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也强调,召开论坛要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将把自身发展与相关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地区合作和经济发展带动增加就业、减少贫困,进而缩小贫富差距,让开放的经济更加包容、互惠,实实在在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