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王振:长江经济带协同推进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战略要务

——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主旨发言

编者注: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是智库界长期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4月1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南通大学在沪联合主办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论坛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家高端智库、高等院校、地方社科院等单位的百余位嘉宾参会,探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宏阔实践与光明前景。会上,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王振副院长,给在座的嘉宾、代表,带来了一场题为“长江经济带协同推进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战略要务“的主题演讲。


各位专家,各位与会代表,今天,我代表我们课题组作一个交流。这两年,我们组织了一个比较大的课题——《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研究》,我想就此谈几点战略性的思考。

此前,工信部提出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升级的若干意见,他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规划线路。我觉得在接下来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当中,一个是生态大保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落脚点,我觉得不光是科技的研发,更要落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上。

我们发现整个长江经济带流域,最近几年出现了平行的同质化的驱动,这里面值得我们思考。长江经济带毕竟有上中下游,有比较大的区别。包括一个城市群当中,也有比较大的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在科技创新资源,特别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资源的配置当中,要协同。如果不协同的话,可能会面临新的一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这里我们就提出了三个要务。

第一个战略的要务,实际上提出了三个抓手。第一个抓手是以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导向,有利推进产业创新资源的协同配置。十九大报告,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当中,都非常明确提出来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简单地理解世界级产业集群,我觉得有三个要素:第一个产能规模要世界级的;第二个是领军者企业应该有全球影响力;第三个是整个行业、集群、科技创新应该走在全球集群的最前列,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如果按照这三个要素来对照现在长江经济带的几个有望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领域,国家又提出了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家电、纺织服装。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南通大学的团队还提到了农业,物流等等。另外,从我们的课题研究当中,像上海的航空航天、数字经济,这些都还是有望成为世界级。但是对照世界级三个要素,我们觉得差距还是很大。从整个区域来说,现在需要考虑资源配置,我们觉得要打造一个分层的,三个层级的资源配置。

首先,在世界级产业集群行业领军的总部集聚区,协同配置世界级的创新资源。这里提到的创新资源,讲的是高端的创新资源,不是什么地方都去配置的,只有少部分地区有这个能力去配置。

第二在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核心配套集聚区域,协同配置支撑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资源。特别是要支撑这个产业的资源配置,也要相应的调整。比如我们在专业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当中就要充分考虑核心配套集聚区的建设的变化跟空间的配置。

第三个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产业转移承接区,要协同配置,保障产业升级的创新资源,这有利于我们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我觉得以培育造就新经济为导向,构建分层协同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转型升级是很重要的新动能。在高端创新资源集中的大城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为培育造就新经济提供强大的引擎动能。在这方面我觉得要构建“一龙头三集群三联盟”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上海是策源地,但整个长江经济带不光这一个策源地,实际上还有三个集群,包括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还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此外,科技创新策源地还涉及到前沿科技合作联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联盟,这个联盟不是一个纵向的联谊会,我们认为这个联盟应该是新型的紧密型的,只有这些联盟能够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策源地的功能。

另外,我觉得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协同推进绿色科技与绿色制造的深度融合。今天上午曾刚教授、孙长学研究员也都提到了。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生态为先,绿色发展”,我觉得应该把绿色发展放到更高的高度,我们要做的是绿色科技与绿色制造的深度融合。从我们的研究角度,就是要围绕产业链,布局绿色科技创新链。这一块现在是最薄弱的,为什么?现在做绿色科技研发的往往公益性比较多,所以缺乏动能。反过来说从产业链来说,配置这个链条成本很大,成本一大,市场竞争力就受到影响。这里我们需要政府去努力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要想办法把绿色科技研发,通过公共的研发做起来。然后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企业用,降低企业的成本。第二个对绿色制造、绿色发展的企业应该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设立绿色发展示范区上面,能不能在示范区里面真正赋予一些特殊政策?值得我们期待!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