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刘宗义:中国若加大投资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能减轻其对华敌意吗?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随后被列为4个沿线重要国家之一,另3个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尽管其他国家先后向中国抛出绣球,但印度官方却一直未曾明确表态。

零点集团国际舆情研究负责人赵雷在接受新闻采访时用“最熟悉的陌生人”形容中印关系:“作为民间智库,零点针对中印民众互看的调研结果显示,23%的印度人对中国具有正面印象,49.4%的中国人称不喜欢印度。在这项针对全国10个重点城市的调研中,5%的人表示去过印度。”

民间的漠然也使“一带一路”的推进不愠不火,印度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在印度面临哪些难点,双方将如何破局?

近日,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印战略关系”学术研讨会,各方就“一带一路”在印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交流。

印度国内有积极派和怀疑派

在积极人士看来,印度不应该站在“一带一路”的边缘。

“印度应参与进去,理解中国的战略,从而更好的理解中国。”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教授说,“不过,有印度人同时表示,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着手,不能笼统加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宗义指出,印度有支持者希望将“一带一路”倡议变成中印之间或者亚洲的共同倡议,“扼制中国在亚洲发挥单一的领导作用。”

印度国内也有对“一带一路”的怀疑声音。

杜幼康指出,印度、美国及其盟友中有声音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具有“争夺霸权”的野心。

“印度坚决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认为中国以此介入克什米尔问题。”刘宗义说。

专家激辩投资印度基建能否减轻敌意

“中国需要向印度解释‘一带一路’的具体规划。”刘宗义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海上丝路,形成了一个四边形框架将印度包在其中,除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印度沾边外,其他战略和印度没有具体关系,中国需要向印度解释,为什么‘一带一路’要经过领土争议地区或不经过印度。”

“中国还应做好印度国内战略的对接,诸如‘印度制造’和‘智慧城市’的战略,同时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的成功建设倒逼印度。”刘宗义补充道。

“但中国也需要注重印巴关系的改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王伟华建议。

多位专家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可以增加对印投资,帮助印度完善国内基础设施,从而缓解印度对中国的敌意,促进“一带一路”的推进。对此,西南政法大学喜马拉雅研究所副所长孙力舟持否定态度:“中国要留心在印度的能源投资安全,防止对印度国内基础设施的过分投入,同时不妨以巴基斯坦反制印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干城同样认为,“中国应该考虑,同印度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和战略合作是否真能减轻印度对中国的敌意,还是最终养虎为患,将印度培植成了敌人。”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