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周汉民:上市公司站稳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就稳了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的中坚力量,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当仁不让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由此,一方面要推动上市公司注重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六稳”、“六保”中找准切入点,精锐尽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只有上市公司站稳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就稳了。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已逾3500家,在全球上市的中国企业达5392家;总市值约88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4.2%,仅次于美国,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已有20余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在美上市,共募集4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35亿美元的总量。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含香港但不含台湾)企业数量是124家,美国是121家。根据2019年中美两国GDP数据,中国是14.34万亿美元,美国是21.43万亿美元,中国榜上有名企业营收收入总和占中国GDP总和的57.8%,美国企业占美国GDP总和的45.8%。中美两国在500强中的企业之资产总额为33万亿美元,几近中美两国GDP之总和。可见中美两国企业加强合作,对战胜全球疫情何等重要,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何等重要。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千真万确。

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100强排名中,中国有14个上市公司上榜,位列第二;2019年,共计373家中国企业在A股及境外资本市完成首次公开发行(IPO),募资金额5147.05亿元,其中201家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完成IPO,募资金额共计2489.82亿元,占全球市场IPO募资总额48.37%,A股市场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IPO募资规模最大市场;随着科创板设立等一系列资本市场重要改革的实施,预计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会继续上升。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宗旨的科创板设立一周年之际,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扩充至133家,总市值超过2.79万亿元,成为“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渠道。这些都是中国上市公司伴随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而日益壮大的标志性事件。

目前,新冠疫情叠加国际政治经贸格局变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要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上市公司在蹄疾步稳的同时,应当勇担重任,主动作为,寻求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周汉民向企业家们建议:

1

上市公司要主动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实现3.2%的正增长,成为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首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统计显示,很多上市公司二季度以来业绩快速回暖,复工复产成效明显,经营基本回归正常。在已披露上半年业绩的公司中,盈利公司占比达89.11%。我们完全有理由、有充分的自信认为,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危机,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的最强劲推动力,为全球带来信心和希望。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头兵和现代企业制度先行者,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实现作出巨大贡献,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为促进世界团结与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释放新能量,作出新贡献,真正做到总书记提出的“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

2

上市公司要勇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引领者。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是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需要提出的战略任务。疫情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到重创,我国亦面临产业链不稳定、部分产业链外移等带来的挑战。“提升产业链现代化”这一进程,迫切需要企业发挥更大作用,迫切需要更多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共同创造更加丰硕的发展成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上市公司多是行业领军企业,又占据资本市场高地,要承担起排头兵作用,积极培育产业链新动能,在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卡脖子”领域集中攻关,率先布局,率先应用,强化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导力以及对整体价值链、产业链的掌控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要加快5G与云技术、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共振,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以集成电路为例,长三角集中了全国近一半的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和生产力量,建议由相关上市公司牵头成立长三角集成电路攻关联盟,依托上市企业优质品牌资源、自主研发能力、先进生产系统等,打造高能级平台,充分释放运用场景,形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集成电路增长极,促进上下游产业汇聚和集群打造,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

3

上市公司要充分激发活力走向全球。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除了提高关键领域国有化水平,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也是重要途径。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升包括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融合发展能力、系统风险管控能力等在内的国际竞争综合实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在这一重要机遇面前,不能有任何懈怠,应通过多元合作平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化程度,建立符合世界发展的商业模式和思维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走出去,是一个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过程,需要形成合力,精耕细作。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法治环境至关重要,要加强国际法、相关国家国内法等领域的研究,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切实做到地位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一视同仁地支持企业“走出去”。

美国一些政客的“脱钩论”是时代错误,也是误判大势的逆动。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在建交41年里增长250多倍,在华经营的美资企业有2.75万家,其中97%盈利。2009年至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支撑了11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至今84%的美资企业不愿撤离中国。在中美关系最困难的时刻,我们一定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

作为“六稳”“六保”的重要内容,市场主体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上市公司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的中流砥柱,未来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稳住经济发展格局,挺住困难和挑战,顶住各种压力和风浪。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