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于时语:“陶瓷店规矩”与欧洲的难民危机

欧洲大陆的难民危机愈演愈烈,虽然给了德国扮演“第四帝国”角色的机会,毕竟还是许多幕血泪悲剧,也成为整个欧盟的头号外交内政难题。这个危机的真正根源和责任,令人想到了近年来美国出现的所谓“陶瓷店规矩”:“打破了就归你”(you break it, you own it),意思是像逛陶瓷店一样,如果不小心打破一件陶瓷器皿,你就得负责,出钱买下来。

其实这违背了美国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权利法:除非蓄意打砸,顾客们无须对不慎损坏的陈列商品负责。“陶瓷店规矩”的真正起源,是在小布什总统发动战争,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将军对这一战争决策的警告,意思是美国得对战争之后的烂摊子负起责任。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鲍威尔的预测,除了巨大的人命财产损失,包括人类史上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古迹遗产,受到不可挽回的破坏,伊拉克从此陷入四分五裂的缓慢崩解过程。华盛顿虽然也支出了数万亿美元的“买价”,今天却已基本放弃了对伊拉克这个“打破了的陶瓷”的责任。

对于欧洲大陆的难民危机,我们也可以提出“谁打破谁出钱买下”的“陶瓷店规矩”。

这个危机发轫,是年初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大批来自利比亚的超载破旧难民船只纷纷登陆,更有许多远在抵岸前就在海中失事,大批难民因此丧生。这一难民潮的起因,明显是卡扎菲政权崩溃后,整个利比亚国家分崩离析,逐渐沦为一个“失败国家”。难民固然并不都来自利比亚,但是一个“乱世英雄起四方”、缺乏有效政府的国家,显然为形形色色的蛇头提供了最佳土壤。

利比亚的乱局,正是几年前欧洲国家带头,“胁迫”华盛顿参加的军事干预,推翻了原有中央政权、始乱终弃的产物。所以这个难民潮,完全该是欧洲“谁打破谁买下”的责任。

新近的难民危机,可以说是年初难民潮的扩大延续,特别是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蛇头,在整个欧洲建立的难民“贩运”体系的激励。固然难民来源主体从北非转向中东,尤其是叙利亚,但是欧洲对此也有无法推卸的“打破瓷器”责任。

叙利亚乱局虽然有各种源流,但是欧美共同鼓吹的反阿萨德政权大合唱,无疑是个主要动因,使得一个原先具有有效政府控制和完善教育卫生体制的现代国家,沦为人间地狱,回到了石器时代。所以除了华盛顿,欧洲也得分享这个“打破瓷器”责任。

今天难民危机中首当其冲的东欧“前线”国家,是当年伊拉克战争的最积极龙套。一个讽刺性的报应,是《纽约时报》9月8日的头版报道:叙利亚难民之后,是一股正在启动的新伊拉克难民潮。

由此观察到今天欧洲的难民危机,实际反映了整个大中东的危机:阿拉伯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陷入前所未有的动乱。这当然首先是阿拉伯民族自身的悲剧。可是也应该提问:在西方仍然掌握世界军事和政治主导权的现实下,整个大中东地区如何会落到如今的灾难性混乱?

不少论客指出,大中东的现状,是美国在当地长期掌控的“可控性混乱”逐渐失控。我们不必陷入某某民族暗中操控世界的各种“阴谋理论”,但是无情的现实仍然是:真正失控的几个地方——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或许还可加上“半失败”的加沙地区),具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在陷入乱局之前,都由敌视以色列的“恐怖主义”政权控制。萨达姆政权公开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卡扎菲更是有名的反西方“疯狗”,而阿萨德政权控制的叙利亚,是唯一没有同以色列签订“和约”的前交战国家。

至少可以作出一个结论:不管欧美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任其深陷乱局的中东国家,原来必然与以色列过不去。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奥巴马“放伊朗一马”的核协议,会引起以色列和美国右翼如此巨大的反对声浪。

我的结论因此是:欧洲的难民危机,乃是欧洲长期追随附和美国中东政策的自然产物。这一危机造成的震动,或许会激励欧洲领袖开始考虑他们自己独立的中东政策。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