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刘功润: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路径

金融先行、接轨国际、做强枢纽、文化聚势……上海可通过这四条路径,建设升级成为国际金融治理中心和全球资本控制中心,建成我国的区域性贸易和投资结算支付中心,并打造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堡垒,以及文化交汇的中心节点。

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上海要以开放促改革、创新促发展驱动城市转型,发挥“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作用与优势,瞄准全球城市定位,致力于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高地”和开放新体制的“标杆”,着力提升金融、贸易、交通、科技创新、文化等特色节点功能和综合平台作用,做到硬联通、软联通与人联通一体化发展。具体而言,大致有如下方向:

金融先行>>

打造金融治理、资本控制和结算支付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拉开大幕,预示着中国将深度介入并争取全球治理制度性优势。自贸试验区以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落户上海并成功运营,表明上海正成为中国开展全球治理的重要基地。对此,上海应牢牢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充分依托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自贸区溢出带动作用和先行先试优势,以吸引开发性多边金融机构集聚作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切入点,率先建设升级成为国际金融治理中心和全球资本控制中心,推动实现从“金融交易”“金融管理”向“全球金融治理”的重大创新和历史突破。依托多边开发性金融上升到新的高度,推动以我国为中心和上海为基地的亚洲互联互通网络建设,通过金融治理,促进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发挥标杆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落户上海,将更好地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CIPS的建成运行是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民币国内支付和国际支付统筹兼顾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CIPS落户上海,意味着上海将进一步建成我国的区域性贸易和投资的结算支付中心,也意味着上海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重要节点性功能。人民币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果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直接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参与“一带一路”投资进程中,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范围,降低使用第三国货币对双边贸易往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积极创新人民币风险规避与资金增值产品,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用于沿线国家资产计价、纳入沿线国家储备货币,提升人民币接受程度。此外,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推行人民币结算,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

接轨国际>>

打造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堡垒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同时,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必须要有中国的本土跨国企业密切跟进,加快“走出去”步伐,更好地承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溢出效应和成果。大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处于产业链相对高点的中国企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上海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必然会推动跨国企业总部和国际性组织从“在上海为中国”加速向“在上海为全球”转变。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聚焦构建接轨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海应在为企业跨境资本流通提供便利、拓宽企业走出去融资渠道、加强并购融资工具创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等方面做好支撑,着眼于政府、市场、创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元素的精心打造,共同探索未来的制度突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发展模式,吸引中国致力于布局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交通、能源、制造等企业集聚,搭建中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成长为世界企业的重要孵化、融资、交流、推广的平台,成为提高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的战略桥头堡。同时,上海发挥人才、制度、管理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区域经贸协调工作机制。

做强枢纽>>

提升海陆空联动能级升级国际航运中心

依托“一带一路”,对接长江经济带,“海陆空”并进,全面提升上海枢纽能级。重点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建设,推进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建设连接长三角主要沿海港区的高等级航道网络,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环境,为促进各类航运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联动完善提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高速铁路路网体系和站场功能。此外,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继海运、河运、铁路、高速公路之后,航空运输正在成为影响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和分工格局的“第五冲击波”。

“十三五”期间,上海要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充分重视“第五冲击波”所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特别是要强化航空航运对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地位的引领作用,强化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未来国际化大型枢纽机场及其周边区域,依靠通达的全球航空网络与世界各国相连,汇聚各类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将逐渐成为国家或城市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和融入全球网络体系的新节点,成为未来增强城市全球核心竞争力的首发地区。

文化聚势>>

提升上海全球文化融汇引领功能

实施“一带一路”构想,推进文化先行,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融汇引领作用。“一带一路”上有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文明形态、文化风格多样,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上海要发挥全球城市文化发展的功能。未来全球城市将是全球的文化中心,一方面把好的文明价值内化进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把中国文化提升到普世层面,应当成为上海的重要使命。

自从开埠以来,上海的文化身份就成为一种异质文化交织之下的复合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上海可充分把握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的历史性机遇,着力打造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中心节点、城市文明发展潮流的引导者以及新的全球文化艺术教育之都,提升上海城市的魅力和软实力,发挥“海纳百川”包容优势,吸纳“一带一路”上不同国家的人才、企业汇聚上海。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