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项目当地成分要求管理探讨
当地成分的概念
当地成分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是指工程所在国业主对国际总承包方或其他相关方在以下方面的要求。
一、当地花费
业主要求总承包方或其他相关方从项目开工到竣工期间在工程所在国完成固定数额或者一定合同比例的消费。
二、当地用工
业主要求总承包方或其他相关方从项目开工到竣工期间在工程所在国完成固定数额的工日要求。其中一工日等于一个工人工作8小时时间。
三、当地人员培训
业主要求总承包方或其他相关方,从项目开工到竣工期间为工程所在国培训固定数额的当地劳工或管理人员。
四、当地中小企业
业主要求总承包方或其他相关方从项目开工到竣工期间在工程所在国完成固定数额或者一定合同比例的,针对当地中小企业的消费。其中当地中小企业需具有当地政府颁发的中小企业证书。
管理方法
由于各个国别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以及合同对当地成分的要求不同,当地成分的管理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适用于所有国际项目。但当地成分的管理并非无章可循,其中有许多共同之处,笔者根据自身项目管理经验就当地成分管理总结管理方法如下。
一、研究标书及合同
标书及合同研究在项目开工前进行,工作流程如下。
1.成立当地成分管理小组或指定当地成分管理专员,找出标书及合同中与当地成分相关的内容、条款、具体要求、附件等所有相关内容。
2.项目部组织召开当地成分专题会议,或开展小组讨论并邀请项目部其他人员参加,进一步讨论并明确标书及合同中与当地成分要求相关的要点,总结并初步拟定当地成分管理目标。
二、确定管理目标
将初步拟定的当地成分管理目标报项目管理层审核,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最终确定当地成分管理目标。
三、制订管理计划
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及实施策划工作在项目开工前进行,鉴于当地花费、当地用工、当地人员培训及当地中小企业管理计划工作流程基本相同,以下仅对当地花费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1.充分调查当地市场,建立当地市场人工费、材料、周转材料、构配件、设备、办公生活用品、当地服务等的分包商、供应商名录。
2.当地成分管理小组或指定的当地成分管理专员深入研究项目成本计划、项目资源配置计划、项目收款计划、项目资金使用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对当地成分管理目标中要求的目标额进行详细分解,结合项目所在地市场情况及上述参考文件编制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原则上要求当地成分管理计划中计算的总额应当大于或等于当地成分管理目标中要求的目标额。一般情况下,项目成本计划、项目资源配置计划、项目收款计划、项目资金使用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及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应该保持同步,比如项目收款越多,项目成本也越高,项目进度完成比例也较高,当地成分完成比例也应该越高。
3.所编制的当地成分管理计划不符合当地成分管理目标,则设法调整,若经多次调整目标仍然无法实现,则报告项目决策者。
四、控制与核算
当地成分管理控制工作贯穿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工作过程中要按照动态控制原理对当地成分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每月初,当地成分管理小组或指定的当地成分管理专员应按照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对分包商、供应商、相关生产部门、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物资部等进行交底,明确本月应当完成的计划值及完成计划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交底做好交底记录,其他相关负责人会签。
每月底,当地成分管理小组或指定的当地成分管理专员收集当月发生的当地发票复印件,并与财务人员校核发票的有效性和对应的银行流水,将本月完成的当地成分数额逐一录入当地成分完成情况报表中。
将本月当地成分完成情况与计划比较,找出偏差的原因,并在下一次月初的交底会上进行分析和通报,与相关负责人讨论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接下来应当采取的措施。如果能够补救则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能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计划需要重新审核批准。
五、完成情况的审批
当地成分管理小组或指定的当地成分管理专员应当按照合同要求及时报送当地成分完成表及相关支撑性文件,并针对争议部分给予业主或咨工合理的解释,及时获得业主或咨工的批复文件。
实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纳米比亚鲸湾港位于纳米比亚西海岸,面朝大西洋,刚港口为纳米比亚和邻近的非洲国家进行商品贸易的保障。
本工程包括600m集装箱码头泊位及其后方堆场、配套设施和一个工作船泊位。
1300mm项目主合同为固定总价合同,为EPC总承包项目。
二、当地成分要求
合同要求当地花费占31.84%合同额,其中当地中小企业花费占5%合同额,要求使用229,000工日,培训707人,担保赔偿价格为合同额的10%。当地社会、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容易引起负面报道。
三、管理挑战
项目开展前对项目所在地纳米比亚鲸湾港地区进行市场调查发现,鲸湾地处沙漠地区,同时濒临大西洋,整个地区人口只有两万人,距离鲸湾港最近的一座城市有40多公里,距离首都温得和克400多公里,当地经济需求量不大。纳米比亚现有港口老旧,服务配套设施及产业落后,由于当地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设备依赖进口,主材等生产能力较低,难以满足整个工程的需求。
对当地劳工市场调查发现,当地劳工维权意识强烈,可能发生罢工事件,对项目实施及公司声誉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且当地工会组织强大,其为了扩大影响,经常会制造事端,会产生负面报道。
四、管理措施
1.组织措施
为了完成当地成分管理目标,对当地成分实施进行有效管控,项目经理部专门设立当地成分管理小组,负责与当地成分相关的管理工作。各个相关部门按照当地成分管理小组的管理要求完成与当地成分相关的管理任务。
其中当地成分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并将每个月的当地花费、当地用工、当地人员培训、当地中小企业花费计划值通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按照计划值进行采购、招聘、培训及相关管理工作,当地成分管理小组负责监控并提出意见,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汇报项目决策者。
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照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开展与当地花费与当地中小企业花费相关的物资采购、设备采购等采购工作,并于每月底将花费数额进行汇总后连同相关发票报当地成分管理小组;人力资源部负责按照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开展与当地用工与当地人员培训相关的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等人力资源工作,并于每月底将人员招聘数额及人员培训数额进行汇总后连同相关记录报当地成分管理小组;商务管理部负责开展与当地分包商、当地供应商、当地员工等的招标、合同管理、相关保险等商务工作。
2.管理措施
(1)计划系统的构建
应当明确的是,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并非独立的、与其他计划不相关的计划,当地成分管理计划在编制与调整之前应当深入研究项目成本计划、项目资源配置计划、项目收款计划、项目资金使用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同时应当保证当地成分管理计划与上述计划保持同步,如果计划不同步,则应当及时发现原因,纠正错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保证各个计划的协同一致,相互关联并形成系统,才能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指导性,才能确保当地成分管理计划能够真正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2)动态控制
当地成分控制过程中当地成分完成实际数额难免会与计划出现偏差,当当地成分实际完成情况和计划有较大偏差或者其他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有调整时,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当地成分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不仅重视当地成分的完成情况,同时也重视偏差产生的原因,偏差的弥补以及计划的调整工作,行成动态控制机制。
(3)沟通机制
在当地成分管理过程中,应实行以当地成分管理小组为核心的双向沟通机制。一方面,当地成分管理小组与业务部门紧密联系,每月底进行本月的当地成分完成核算分析工作与下月的计划交底工作,讨论当地成分完成偏差、原因及弥补措施,并指导下月的工作安排。与此同时,及时形成汇报材料报送项目决策者及业主和咨工审批。另一方面,当地成分管理小组与各个部门计划人员协同配合,制定和修改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在日常工作中,实时监控当地成分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4)社会责任
鉴于当地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较低的现状,项目以社会责任为根本,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出发点,提供当地企业无法完成的生产设备,就生产流程与技术对当地企业提供帮助,既保证的当地成分的完成,也保证了项目主材如石料的正常开采。与此同时,项目专门聘请外籍培训专家对项目当地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保证当地成分完成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正常生产。
3.经济措施
由于项目78%的工程款支付到公司海外账户,22%的工程款留在当地,为了给当地花费及中小企业花费提供充足保障,在充分研究资金供应条件的情况下,依靠计划体系协同编制月资金需求计划,并按照计划,需求调配折算当地币以供使用。
4.技术措施
在对当地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之后,对当地企业尤其是主材及主要分包的生产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分包工作内容以及有无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以改善生产规模和分包规模进行调查、研究、评估与确认。并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就上述情况讨论是否在满足项目成本目标的情况下优化设计及施工方案从而形成更多的当地花费及中小企业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