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蒋建国在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尊敬的杨雄市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中国大都市上海,共同出席由国务院新闻办和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市社科院和上海市新闻办承办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世界的另一个大都市——法国巴黎,一周前发生了令人发指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值此悲伤时刻,中国人民与法国人民同在,上海与巴黎同在。在全球恐怖主义面前,我们必须团结一心、挺身而出,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确保人民安全和安宁!

本届论坛以“中国改革 世界机遇”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当前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37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和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加强对改革的顶层设计,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一些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一系列重大举措,向着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既变得越来越“中国化”,中国也变得越来越“世界化”。中国立足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中国基本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少6亿多,在教育、卫生、妇女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发展不仅增进了13亿多中国人的福祉,也有力促进了全球发展事业。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理解,主要给世界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

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中国动力”。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9%,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快速发展的中国、更加富裕的中国百姓,还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还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参观访问、旅游购物。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

改革开放的中国,为各国人民福祉提供了“中国创造”。曾几何时,“世界工厂”这个称谓让我们产生复杂情感。如今,“中国制造”正大步迈向“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将更多地成为中国 “代言”,重研发、重专利、重品牌的企业将更多地成为中国“主力”,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比亚迪、中国中车、中国核能、中国航天等一系列“中国名片”,让世界点赞。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行、“互联网+”行动加速,中国将充分释放创造潜力,给世界人民贡献更多物美价不贵的“中国创造”。

改革开放的中国,为国际合作共赢提供了“中国选择”。随着中国实力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国公共产品。两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承接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发展项目。为推动全球减贫,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等。中国的发展将与世界各国发展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构建起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改革开放的中国,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愿意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上,中国不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上,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加强国际社会应对恐怖主义、网络信息安全、资源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挑战能力,做全球治理变革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价值”。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制度,受这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影响,是由这个国家人民选择确定的。近代以来,中国先后试过各种主义和制度,都行不通。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的是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中国人民十分满意、高度自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输出革命,不输出饥饿和贫困,更不输出大国沙文主义。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各国人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明年9月,G20第11次峰会将在天堂般的城市杭州举行,“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将成为全球对峰会的期许,全球也将进一步聚焦中国。可以想见,中国学研究也将随之升温。研究中国学,当然首先要弄清楚中国是谁,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从最显著的特点来说,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是经受了深重苦难的国家,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要认识这样的中国,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研究。

第一,多研究历史的中国。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和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智慧的丰富经验和理念。可以说,多了解历史的中国,汲取其中的智慧,是研究中国的必修课。

第二,多研究现实的中国。尽管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研究中国,关键是要以全面、客观、公正、发展的态度认识中国国情,把握中国现状。既要看到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也要看到人均少、不均衡、水平低;既要看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既要看到全面实现小康的美好愿景,又看到实践中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

第三,多研究世界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与世界各国真正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在,国际上有许多人在问,中国今后会怎样发展?发展的中国对世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回答,中国将继续和平发展,发展的中国将是全球发展的最佳合伙人。研究中国,一定要有发展眼光、全球视野,既要看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要看到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中国人民要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人民想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现在,中国人民正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未来世界格局发展中,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担世界和平稳定的责任,不仅在顺境中共襄盛举,更是在逆境时携手共进。

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国问题专家、中国通,是观察中国、研究中国、认识中国、解读中国有影响的“关键少数”,是沟通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期望各位在论坛期间坦诚交流、深入研讨、有所收获。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大家在中国在上海期间安全、健康、愉快!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