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蓝普顿:我的中国与中美关系研究生涯

上海在现代史以及在美中关系中扮演着历史性的值得称道的角色。

个人在美中关系的演变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江泽民先生和朱镕基先生在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之前先后在上海市长的岗位上造就了浦东,把许多的美国公司引入了这个城市里最具前瞻性的新区,巩固了美中关系。无论是学者专家还是实业家、商界领袖、地方官员,又或是国家领导人,在中美关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去扮演。

第二,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国内情况。我们必须理解中国社会的基层是如何建立与上层的联系的,特别是在医保、水和电力以及教育等关键性的公共品供给方面。我最感兴趣的是,政府和人民是如何满足其基本需求的,治理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第三,政策如何被制定和实施,并且影响政策结果的。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而言,任何结果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有效治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看到习近平也有这样一个文献,讲到中国治理。

第四点,就是领导者是关乎大局的,不管他们是在基层还是在中央,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是在国内政策领域还是国际政策领域。对我而言,从事中国研究就是要试图像中国人那样去观察和了解中国的现实。

目前中美两国还面临着当前的很多的麻烦。我们必须仍然使用现实主义的思考和换位思考的态度,来面对所有的这些麻烦。必须要对这样一个非常敏感的关系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我要提出中美两国理应采取的三种不同的视角。

首先,国家间的权力关系改变需要各方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守成大国必须为崛起大国在既有的秩序中让出空间,这个是必需的。美国在联合国以及世界银行的问题上做得不错,但是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件事上,美国做得完全不行。所以中国必须要有耐心,特别是对其地区和远方大国做一些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他们相信中国增长的实力将被用于共同福祉的实现。

第二点,领导人必须在国际纠纷和可用资源两者之间维持平衡,必须在对外部的承诺和本国需求的两者之间维持平衡。这就意味着要区分轻重缓急,美国和中国在这个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

最后我们的两国的双边关系不仅存在于领导精英和政府机构之间,它已经演变为两国社会间的你来我往。其中包括公司、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还有两国社会的其他诸多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个人而已,社会层面的互动必须得到强化和滋养。我们两个国家的政府有时会陷入僵局,这就需要我们强调社会和社会间的关系,以及地方层面的关系。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