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聚焦信息安全 专家献策智慧城市建设
人民网上海11月5日电 最新科技会如何改变城市面貌?智慧城市又会怎样影响市民生活?信息安全和新技术普及应用的关系该如何协调?今天,以“智慧·融合·跨界”为主题的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首次聚焦“安全”,举办“智慧城市与信息安全保障”分论坛暨2014信息安全用户大会。本次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的学界精英、业界领袖及城市管理者围绕信息技术应用的智慧属性以及安全属性,论道未来趋势,献策当下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上海4G网络明年底全覆盖
“去年的全国信息化水平评估中上海列全国首位,这反映了过去3年的进展和成效。”在圆桌论坛中,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健介绍,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步伐还在提速。如今,上海的宽带城市已经实现了全市覆盖,3G网络已经全面覆盖,上海正在全面推进4G网络,并计划明年年底全面覆盖。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创新。通俗来说,未来三年,上海的上网速度更快,电子政务更便利,智能交通的完善和对机动车额度的控制也会缓解交通拥堵,还有教育和卫生等领域,都将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为市民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而与此同时,由信息化的快速演进,使我们当今所处在网络社会所面临的风险、安全的隐患也越来越复杂。
对此,受邀做大会主题发言的卡巴斯基实验室全球研究与分析总监谢尔盖·罗维科夫表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汽车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对这些新领域的安全研究也处于初始阶段。以与网络连接的智能汽车为例,其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理论上,一旦车辆被恶意程序控制,是非常危险的,完全有可能被人利用来做可怕的事情。目前,卡巴斯基就和宝马就有相关领域的合作,并在进一步推动让智能设备和产品更安全、更可靠。
然而,怎样才能推动厂家更重视产品的信息安全?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主任魏昊表示,网络的信息安全需要基础设施,需要设备,需要服务。而在提供者、使用者中间还有一个角色就是评价者和守门人,确保进入网络空间的设备和服务必须是安全的,必须是符合使用要求的,可用的,这是认证的角色定位。作为信息安全业内公司代表,通软公司总裁金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信息安全发展的一个误区和困境是,行业企业往往紧跟热点问题,侧重于用各种各样的功能去解决问题。但这种“打补丁”的方式,在云计算的环境下是行不通的。在未来的环境下,移动办公会越来越普及,生活和工作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员工会在家里办公,需要访问公司的资料。员工也可能带着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在公司里访问隐秘信息,或使用公司的应用软件。这就应该强调“过程安全”,而不仅仅是系统安全。安全的技术和设备,要满足这种需求和趋势。在案例分享缓解,来自山石网科的负责人介绍了其下一代防火墙在政府、金融、企业、教育等各行业的应用,以及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
竞赛打造实战平台 百家单位华山论剑
在今天的大会上,还进行了2014“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优秀案例” 和2014信息安全技能竞赛管理运维赛的颁奖。经过多轮决逐,中国银行、上海电气、上海证券、上海交大和太平洋保险分别获得2014信息安全技能竞赛管理运维赛银行组、国资组、证券组、综合组合保险组等类别的冠军。
据主办方介绍,由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与上海社科院信息所联合合作发起的2014“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旨在表彰和鼓励在城市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方面做出卓越贡献、起到创新和引领作用的优秀单位,推进城市信息安全保障的健康持续开展。活动从9月启动报名,经过自主报名、行业推荐以及专家评定,最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地方税务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和上海纺织集团等6家单位获得本年度“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优秀案例”。
2014信息安全技能竞赛已是连续第六年举办,得到了市国资委、市税务局、市通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参赛规模和范围为历年来最大。今年的管理运维赛分银行、证券、国资、综合、通信与安全企业6个组别共八个小组,吸引了100余家单位的113支团队,共396人次报名参加。通过考验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初赛,八个小组共45支团队闯入了决赛。决赛分别于10月31日和11月4日举行,决出各组最终名次。
竞赛经过六年的积累,在赛制和形式上不断进行优化,本届竞赛以比赛为核心,组织开展了赛前答疑会、竞赛训练营和人才相亲会等一系列活动,以比赛为载体挖掘出更多行业部门需要的人才。今后上海将切实贯彻国家关于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努力将技能竞赛打造成为一个人多渠道发现人才、多角度培养人才、多行业输送人才的综合性平台,并以竞赛为切入点,有机整合各行业部门、协会组织、研究机构的资源,建立上海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上海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吴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