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国经中心和新华社高端智库联合主办“全球不确定条件下的亚洲经济前景”研讨会

2017年2月28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举办第五期“国际经济热点问题”专题研讨会,主题为“全球不确定条件下的亚洲经济前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致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希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分别做演讲并讨论交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世界经济处处长逯新红主持会议。

魏建国指出,亚洲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大。亚洲面临的全球政治风险加大,给下一步亚洲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加大。2017年亚洲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出口不容乐观。亚洲各国应携手合作,抵御全球风险。中国应发挥大国责任和引领作用。

张燕生认为,2017年世界和亚洲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但由于亚洲洲情差异较大,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需要做出更大努力。中国应通过“一带一路”、RCEP、各种区域合作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突显亚洲地区适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作用。2016年亚洲商品贸易量出口下降,低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这对于出口导向型的亚洲经济体来说,意味着亚洲商品贸易结构和方式迫切需要转型。亚洲正在由全球资本净输入地区向资本净输出地区转变,2017年亚洲特别是中国仍是全球投资热点。全球化的未来对亚洲经济影响较大,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是中国和亚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工业革命的未来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尚不确定,尤其是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将影响亚洲经济走势,推动超越零和博弈的中美合作是大局。

杨希雨指出,亚洲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仍将保持领先态势。美国因素对亚洲经济的影响较大。美国的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对亚洲经济的影响显著。美国可能采取的对亚洲国家的措施,可能引爆亚洲许多问题和风险。中美可能爆发贸易战。中国应做好应对方案。

李向阳认为,亚洲经济前景在改善,主要来自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推动。亚洲经济面临的风险加大,东亚价值链风险上升。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冲击。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在中美两国相互较量的情况下前景不明朗,中国应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姚枝仲指出,在全球化受阻情况下,亚洲一体化将加快前行。目前,全球化高歌猛进的时代结束,对全球化的疑虑加深,反全球化力量从发展中经济体转向发达经济体。从亚洲经济格局来看,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成为亚洲经济中心,印度和越南成为快速增长点,亚洲分工格局在变化。由于亚洲并未出现强烈的反全球化的现象,并且亚洲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割裂亚洲一体化的因素逐步消失,亚洲一体化的潜力大、空间大、需求大、有很好的机制支持,未来亚洲一体化将加快前行。

王军认为,当前在世界经济运行模式转型的压力下,亚洲域内大国率先引领,强化跨境市场合作,推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四大特点:引领性、跨地域型、渐进性和受地缘政治多重制约。亚洲经济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一带一路”建设呈现进一步加速趋势,亚洲经济体市场合作本土化趋势日益明显,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加速化趋势,欧亚大陆贸易网络呈两极优化与融合趋势。

演讲结束后,专家们与媒体和听众进行了热烈交流互动。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