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胡鞍钢教授:中国与世界——从全球化边缘者到舞台中心

从世界的发展历史来看,我想大体我们把它分为三次全球化。前两次全球化是按照麦蒂森教授的讨论的,而中国,实际上是从1978年以后就开始参与到了全球化。

1990年以后的第三次全球化,因为中国先是改革开放,接着印度的改革开放,就导致了南方国家,超大规模的人群参与到全球化。此次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全球化逆转的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它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也经历了大体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作为学习者,无论是学习前苏联,还是后来学习美国和西方国家,也包括在一定程度上的模仿。第二个阶段是一个大规模的快速追赶,特别是1978年之后。第三个阶段是一个超过的阶段,从一般的拷贝变成了集成创新,特别是提出了自主创新。第四个阶段是一个超越,不仅是超越西方模式,也是超越我们自己,要不断地创新,综合的创新。

可以说21世纪是世界,或者说是南方国家集体的崛起,或者说是南北趋同。1990年以后情况发生了转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到2010年,基本可以指出南方国家的主要经济指标开始超过了北方国家。我们预言从2010年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就是南方国家的崛起以及南北大趋同的时代。

中国从自己的视角来看,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还是经济贡献,到2020年,不论是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大体可以达到世界经济总量的20%左右。90年代的时候,第一发动机还是美国。进入21世纪以后,第一发动机是中国,也包括美国,作为两大发动机,大体对于全球的贡献率,不论是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方法,都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这两大经济体,一大经济体出现问题,全世界将受灾受难。如果两个国家不能处理好关系,同样会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个贡献来看,就是中国对全球的贸易增长的贡献,特别是在过去四年,我们已经在进出口方面取代了美国,中国目前已经是240个经济体,也就是包括190多个主权国家和其他地区,已经有近200个,是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贸易伙伴。

第三个贡献,就是中国对全球投资增长贡献。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对外投资净增加了将近10%,这在全球是没有的。存量增加了相当于114%,特别是中国的对外承包合同,都增加了40%到50%。到目前为止,中国注册的企业已经超过两千万,我们保守估计到2020年会超过两千五百万,我们将鼓励他们向全世界投资。

第三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是中国人走向世界。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只有560万人因私出国,持有私人护照,但是到了去年我们已经超过1.1亿人了。第二个中国人走出去主要是学生走出去,2000年的时候只有3万人,但是去年已经达到了46万人,今年保守估计可能会接近50万人。同时我们也看到相当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去年已经达到了37.7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的改革就是实实在在的世界的机会了。

中国的快速铁路,包括高速铁路,包括城际间的,到今年的9月底,运营的里程已经达到了1.8万公里,现在目前在建的还有1万公里,显示了重塑经济地理的人口的快速的大规模的集聚和流动。

在十二五设计的各类重大基础设施,大体只有十二项,但是这次十三五规划中的,达到二十几项。中国在不断的加速自己的基础设施现代化,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我们希望能够和世界合作,开始重塑亚洲经济地理乃至世界经济地理。

最后的结论就是共赢主义。我们知道世界五百年来是殖民主义,将近两百年来曾经出现了帝国主义,我们也是帝国主义的受害国家。我们绝对要告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我们所倡导的就是共赢主义。共赢主义不仅是全球性公共产品,更可以说是全球性公益性产品。什么叫公益性产品?就如同新鲜空气,每人每个时刻都要呼吸,但是你感受不到。如果你没有新鲜空气,所有人都受不了。

因此当中国发展起来,当中国崛起起来,我们不会称霸,我们会对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必将给世界提供长久的持续的机会。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