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新加坡日上的致辞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关良
2001/06/21
尊敬的PS Alan Chan先生,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 新加坡日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及上海市民,对新加坡日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新加坡日活动的联合国官员、各城市的政府官员、IT企业界人士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对全球信息化在更广泛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把信息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已经被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所证明,正在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既对信息化建设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样,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业已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2000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竞争力与经济创造力,分别获得全球排名第二和第三;同时,新加坡政府已经规划了信息化发展的蓝图,准备从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起步,争取在2024年之前把新加坡建设成为"智慧岛"。城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使信息能够快速安全进行传送和交换的载体。具备完善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环境,而且还为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以及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次论坛把新加坡日的主题确定为信息化的合作伙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本次新加坡日活动,在与会城市之间架起一座合作的桥梁,通过交流和沟通增进相互了解,进一步加快促进与会城市信息化建设,共同构筑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基础环境。
与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相比,上海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相对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上海为更好地发挥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尽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已经把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努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上海十分重视发展城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与服务。90年代中期启动实施的上海信息港建设,经过几轮的持续推进,特别是1999年的"1520"工程和2000年的信息港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信息港的主体框架,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国际出口带宽已提高到1000兆以上,连接国内各省市的国内出口带宽也已形成两个2500兆的高速通道;城域宽带网已经覆盖市区90%以上的大楼和小区,已具备了"千兆到社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用户"的服务能力。本市已有互联网用户100万、有线电视用户315万、固定电话用户530万和移动电话用户360多万;超级计算中心的建成,使本市公共高性能计算能力提升到每秒3840亿次。随着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的建成和使用,上海已经构建起了一个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新世纪城市功能性建设、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和新加坡同处于亚洲儒文化圈,新加坡是我国友好的近邻。中新两国建交以来,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增多。中新两国所具有的共同发展愿望和良好合作基础,使上海与新加坡在众多领域和方面的友好往来也日益扩大。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建设,上海与新加坡以及上海同各与会城市之间必将进一步加深了解,形成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预祝新加坡日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