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梅内尔:工业4.0智能工厂打开通往全新商业模式的大门

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士、IPV6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朵夫·梅内尔在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分享了德国工业升级,或者说德国“工业4.0”的经验。

梅内尔认为,互联网技术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包括个人生活、社区生活和工作等,使我们生活中的各方面效率和便捷性大大提升,也使我们的生活更为环保、联系更为紧密、发展更为可持续化。

他提出,互联网存在“智能化的纬度”有很多方面,如智能经济、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人员、智能生活、智能之家、智能出行、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智能政府、智能环境等。以智能家庭为例,未来的供暖空调可从室内外自动收集信息,提供最佳冷暖温度。还有家庭娱乐、社交媒体、电视、背景音乐,系统可以通过观察和归纳个人的行为模式,为我们提供自动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能源消耗方面,也可以自动调控。而智能城市不过是把无数个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街道连接起来,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梅内尔提出“工业4.0”中的核心概念是“智能工厂”。其本质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科技的、高度协同的生产系统,包括:实时监控系统、自动化流程管理、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智能工厂制造基地的物理硬件是通过软件系统来控制的。信息系统将收集所有的数据,就是大数据,对大数据的分析、整合、可视化,有利于我们理解现状,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达到生产最优化、流程最优化和效率最大化。

梅内尔强调,智能工厂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商业模式的大门,这需要将IT与生产的整合,即数码硬件结合的系统(CPS)。不仅生产机器是由软件来控制,整个生产流程都是由软件来控制,进一步地,人机的整合、机器与外部机器的整合,生产流程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整合都可以由软件来控制。

梅内尔认为要实现这样的一个模式,存在三个挑战:首先需要整个价值体系的水平整合。其次是在整个有序的生产系统中的垂直整合。第三,是在全生命周期中进行持续性的工程设计。

在应对这几大挑战方面,德国已经积累了较早的经验。在德国政府的引导之下,建立了一个研发联盟,集合了公司、科研机构的力量,来寻求解决方案。研究的重点不仅包括智能工厂运营管理,还有工业4.0如何影响到在产业中工作的人。

梅内尔最后讲到德国在利用互联网在教学上的创新,将把网上教育的建立和社交媒体相结合,未来的网上教育不仅仅只是坐在电脑前进行学习,还可以实时在网上、社区上和其它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一项目已经实现中文化,在上海开始运作。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