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严隽琪在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上海日上的致辞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严隽琪

2001/06/22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上海日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及上海市民,向今天前来参加上海日活动的联合国官员、各城市的政府官员、IT企业界人士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上海日活动的主题是"城市信息化的实践与方案",这是上海面向全国、面向亚太地区、面向世界的一次信息化建设情况展示和解决方案咨询的活动。我们对一天的活动安排了丰富的内容,以期经过跨地域、跨领域、跨部门的交流和沟通,让各方面进一步了解上海、关心上海,帮助和支持上海加快实现城市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上海在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吸取和采纳各方面有益的建言献策,通过城市信息化的有力带动,使上海的社会生产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跃式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20多年特别是近10年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当我们跨入21世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时候,上海正按照建成现代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的国家战略,致力于全面加快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争取率先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是上海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到2000年,上海完成GDP人民币4551亿元,实现了人均GDP人民币3.46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4180美元。这表明上海在世纪之交已跨入了世界上中等收入地区的行列,为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进入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改造以来,上海已累计投资3000多亿元用于城市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城区立体交通骨干框架以及连接国内外的现代通信体系。上海在对城市现代化加快建设和加强管理的同时,对内、对外开放的程度得到了空前提高。在对内开放方面,到2000年底,全国各地在沪企业已有1. 5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达602亿元;上海在全国各地投资兴建的企业达4200家,其中上海方面的投资已超过180亿元;上海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29个,总金额已达到402亿元。在对外开放方面,世界排名前500强企业已有一半在上海投资发展,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已有2万多个项目在上海投资建设,与上海签约的合同金额达到400多亿美元。特别是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特大型项目落户上海,30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进驻上海,大量海内外资本看好上海,既生动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也真实反映了世界看好上海、上海走向世界的客观情况。可以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或感受到,上海这个世界性"舞台"所具有的难以估计的现实优势和潜在能量,借助于这个"舞台"一定能够上演一出出精彩的经济"大戏"。

当上海在展望新世纪加快发展之际,正遇以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件、网络与多媒体通信技术为支撑的全球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之时。上海根据全球信息化发展态势和本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快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上海信息化建设的起步工作,可以追溯到1986年市经济信息管理领导小组的成立,以此为标志,拉开了上海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到1996年5月,上海召开信息港建设大会,提出了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信息港的任务,正式启动了信息港建设工程。特别是2000年底,上海进一步提出要顺应网络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着力实施信息化领先战略,促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和信息应用的综合发展,明确了进一步提高上海的信息化水平,以城市信息化带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上海面临的城市现代化与城市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我们的应对策略是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实施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战略,进一步增强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经过几轮的发展,上海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带宽、高速率、功能比较完善的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已建成使用,形成了由8个核心节点、90个边缘节点组成的ATM+IP城域网,覆盖全市90%以上的大楼和小区,已具备"千兆到社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用户"的服务能力;国际出口带宽从几十兆提高到1500兆以上,国内出口带宽已形成两个2500兆的高速通道,实现了大量信息资源的同城交互。信息港主体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和市民的多种选择需求,企业用户从过去的DDN专线发展到可选择ATM网、IP网,因特网上网用户从单一的窄带上网,发展到可选择宽带或窄带上网方式,其中宽带上网又可选择ADSL、HFC和LAN等多种接入方式,特别是通过有线电视HFC和ADSL方式上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只能通过电话线窄带上网的模式。另外,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公共高性能运算能力达到3840亿次/秒,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的开通运行,上海在电子证书、密钥管理和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基础环节的启动,以及对信息安全采取的积极措施,已经构建起了能够基本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发展框架。

各位嘉宾,上海是一个产业门类丰富的城市,既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比较齐全的城市服务业,也有比较现代的都市农业,在三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通过加快信息化融入的支撑,进一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推进上海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同时,从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出发,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切实提高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切入点,是城市信息化建设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所在。上海近年来高度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为市民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不断推动和完善各类应用系统建设。建成的5项骨干工程和20多个应用系统,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上海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上海的发展需要用信息化武装城市,城市的发展需要用信息化提升水准。

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上海已经确定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未来的5年,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将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25%以上的增速,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13%以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将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基本完成信息化改造,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基本实现数字化、规范化和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形成有序竞争、鼓励创新、促进发展和最具吸引力的综合优势,为2010年上海基本实现城市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与数字化的生活在给我们带来数字鸿沟问题的同时,也给我们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数字机遇。同样,上海城市信息化的加快推进,在加快发展上海的同时也给有志于投入上海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人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机会以及潜在的市场机遇。我们愿意与亚太地区城市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发展领域的合作交流,在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共同把亚太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谢谢大家。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