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王荣华:“和衷共济”是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

“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这是昨天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的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主题。在昨天的开幕式上,6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在为期两天的中国学论坛中,中外学者们将从政治、经济、外交、哲学、传媒等各个领域共议,和平崛起的中国如何和世界共存、共发展。中国学论坛正在成为国际学术对话,特别是中国问题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

创立于2004年的世界中国学论坛,连续三届以“和”作为核心理念,在“和而不同”、“和谐和平”、“和衷共济”三个主题之间延续和伸展。今年中国学论坛的副标题为“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这也是中国传统智慧“和衷共济”在当代的意义延伸。

“和衷”最早出于《尚书》,指的是人们彼此和谐恭谨、合作共事的精神状态;“共济”出自《国语》,是众人借助同一舟楫、共渡江河的行为状态。“和衷”、“共济”连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和伦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

上海社科院院长王荣华在开幕演讲中,对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和衷”和“共济”作了全新的诠释和意义延伸,中国需要以这种古老而又创新的思维来走向现代化,融入全球化。“今天,"和衷"是人类同心协力地追求和平和谐,"共济"是人类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抓住机遇。”王荣华院长在演讲中说,“和衷共济”是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展示了多元利益结构下合作共存的必然性,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融会,反映着当代中国人的全球意识的增强。

原本计划参加中国学论坛主题的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因故没有前来,其同事李刚寿代其朗读了开幕式演讲稿。和王荣华院长论点交相呼应的是,池田大作也认为,“现在人类所需要的是去探究及发挥人类在中国及各种文明中培育的"和衷共济"哲学,摸索努力合作建设和平共存的人道世界。”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