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贺寿昌: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能力

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贺寿昌

2001/06/22

尊敬的大会主席,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海在1994年提出了"城市信息化"的命题。近年来,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在信息化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借此机会,我向各位简要介绍"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改革深化呼唤建立全市统一集中的保障服务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劳动就业、工资、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住房、社会救助等一系列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直接与市民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保障事务不断增多,受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由市民所在单位负责办理大量社会保障事务的状况正逐步被社会化服务所替代,市民已经开始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期,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从各自业务工作出发,纷纷建立各自的计算机网络和业务数据库,但这种以部门为单位建设的信息系统封闭独立,如全市200余万退休职工、600余万在职职工、50余万民政优抚对象、总工会10万特困帮困对象等数据信息只储存于相关的专业系统,各系统重复向市民采集个人信息、单独计划发行IC卡,不便于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和便民服务。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市政府决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创建一个全市性的"统一规划、运行合理、资源共享、方便市民"的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以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

市领导对创建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工作高度重视,在组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决策,最后确定充分利用现有各个业务系统的网络基础和数据库资源,通过整合,形成统一的、高效快捷的为民服务系统。此方案得到了国家主管社会保障事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1998年,上海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正式启动,其后连续两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1999年5月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准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卡应用试点工程。

二、着眼便民服务设计系统功能和基本架构

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是市政府把与市民办理个人社会事务相关的政府和社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构建全市统一和唯一的信息平台,以保障市民便捷有效办理个人社会事务的政府计算机服务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政府为市民服务,它的适用范围不仅可以涵盖社会保障领域,还可扩展至其他许多政府为市民服务的项目。市民以社会保障"一卡通"的形式,作为享受社会保障各类相关服务的智能化凭证,既大大方便市民的使用,也提高政府业务管理效率。

至今年底,市民持卡能在这一系统首先实现如下功能:办理用工或退工登记手续,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申请丧劳鉴定和申领工伤保险待遇,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和申领养老金;实现退休职工就医凭证和个人账户结算;办理户籍注销和变更、办理驾驶证凭证、办理因私出国护照凭证;办理购房贷款凭证;办理救助、优抚申请、领取救助金、优抚金的凭证、办理婚姻事务等。以后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扩充众多所需功能。

就整个系统而方,数据库、网络和IC卡形成紧密结合、相互依靠的关系:

数据库是市民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方式,由各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存放各自开展业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及需要跨部门协同工作的共享信息。为了减少对那些共享程度高的市民基本信息的重复采集,由市政府指定系统信息中心建立一个可供各部门共享的数据库,各数据库信息可以通过申请进行传输交换。

网络是市民信息系统的骨架。将各数据库联网,同时建立一个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数据库间的信息交换。任何单位如果要获得其他部门提供的共享信息,只需向市级信息交换平台申请就可以快速获得;同样,任何单位要将变化了的市民信息通知各相关部门,只需通过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就能快速实现。

IC卡是市民进入市民信息系统的"电子凭证"和"钥匙"。 "社会保障卡"是市民进入该信息系统办理相关事务的"钥匙"。在卡上记载有市民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家庭住址、个人医保账户等个人信息。该卡存储量相当于4000个汉字的容量,具有较好的安全防伪性能,卡内存储信息具有准确、可靠、安全、不易被修改的特点。卡内还可以存放个人指纹等生理特征的信息。

库、网、卡三位一体,构成了市民信息系统。市民在各种业务网点办理相关事务时,可以借助社会保障卡实现凭证和查询功能,有些事务虽然涉及多个部门,市民但只需在任何业务网点,几分钟就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如果市民的某项个人信息发生了变化,只需在某一个业务网点作出变更,这个变更信息就可经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发送到各有关部门,使整个系统的数据及时更新和保持准确。随着功能的逐步完善,此卡还可以实现支付功能。同时,市政府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了解全市市民服务和管理数据的综合信息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或制订相关的政策。

为持卡人提供服务的有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站、派出所(警署)和医院等各类服务网点,它们分别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能: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站主要是办理社会保障卡的申领、挂失、换卡以及与劳动、社会保险、民政有关的业务,这些服务站采用一门式服务方式,使市民能在一个地点就可办理上述几项业务;派出所(警署)除办理公安专项业务外,还负责社会保障卡的注销工作;医院在持卡人就医时将社会保障卡作为持卡人享受医疗保险的凭证,根据有关的规定在医保帐户扣除就医费用。

先在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站填写申领表

领取社会保障卡

持卡在办事网点接受服务 街道(乡镇)、医院、警署等

三、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系统建设进展顺利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从方便市民出发制定领卡用卡流程,防止发生扰民现象;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安全;严格保证市民个人相关信息的安全,保护持卡人的隐私等权益,规定所有的市民信息一律不准用于商业用途;兼顾社会综合效益,把市民服务系统同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和带动上海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整体系统建设按总体计划分步组织实施。

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系统建设得到了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统一了技术标准规范。统一了信息采集和存储格式,规范了数据传输软硬件技术要求以及操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二是理顺了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系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系统管理办公室职能以及各级工作分工职责等;三是起草了《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草案)》、《上海市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草案)》和《社会保障卡应用指南》;四是完成了服务网点的设置。利用民政、社保等原有服务网,在全市设立了近200个申领服务网点,在全市医院、警署等单位设立了800多个应用服务网点;五是完成了制卡和读卡器具技术攻关。组织科研力量,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卡芯片和POS机,收集开发了7400多字的冷癖字字库,并已在系统中安装使用,提高了技术开发能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六是完善了联网和数据库建设。形成了接市、区县和街道(乡镇)、警署的三级网络,充实完善了劳动保障、民政、公积金、公安、医保、卫生等分系统的数据库建设。通过前期的建设,今年系统将逐步进入全面运行的推广应用阶段,并在运行同时不断充实有关为民服务的功能,使市民方便地全面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

女士们、先生们: 目前我们已启动了社会保障卡申领工作,在抓好申领服务网点设置的同时,认真抓好300多个警署、200多个街道(乡镇)、500多个医院等用卡服务网点的建设。我们相信,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建成并不断发展,将会使政府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