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深圳日上的致辞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慕尧
2001/06/21
尊敬的于幼军市长,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 深圳日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及1300多万上海市民,对深圳日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深圳日活动的联合国官员、各城市的政府官员、IT企业界人士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互联网为显著特点的信息革命席卷全球,引发并形成了新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划分的竞争态势。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推进,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等正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融入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处于信息化发展浪潮前沿的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如何争取主动、赢得先发优势,这是每个城市特别是有影响、有作为的城市正在深入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命题。本次论坛把深圳日的主题确定为"城市网络经济与社会",既与深圳近几年在这方面所做大量工作的实际非常吻合,又是许多城市在信息化进程中正在努力寻找答案的重要问题。我希望本次活动能成为与会城市之间交流城市网络经济与社会发展经验的平台,促进与会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不久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从一个沿海的小渔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中国市场经济较早发育并较为成熟的地区,一直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发展奇迹。二十多年来,深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竞争能力由弱到强,城市布局结构日趋合理,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效应,充分反映出深圳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深圳又根据地域、产业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2%,IT产业产值占到全国的七分之一,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产值和利润名列全国之首。深圳汇集的大批优秀人才以及持续健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城市的网络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上海从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就着手进行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当时提出并启动的信息港建设,经过几轮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1520"工程和信息港主体工程的建设,全市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准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信息港的主体框架。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上海今年已把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放上重要位置,通过信息技术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加快城市网络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抓住电子商务等形态的网络经济发展机遇,推动上海在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促进网络经济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对钢铁、石化、汽车、造船等传统支柱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切实抓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等重点应用系统的建设,积极拓展上海信息化发展和应用的空间。但总体上与深圳相比,上海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上海和深圳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沪深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符合沪深两地的共同利益。我相信,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同深圳以及同本次论坛各与会城市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合作发展空间必将更加广阔。
预祝深圳日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