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代表常务董事马鲁诺(丸野洋)博士的演讲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2001/06/21
阁下,尊贵的各位演讲者,女士们,先生们:
我非常荣幸地代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署长卡洛斯?马格里诺斯(Carlos Magari?os)先生, 在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署长先生与我都很强烈地感到此次聚会上所提出的观点将会对本地区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该地区的国家正面临信息技术的挑战,因此本次论坛的主题之一——缩小数字鸿沟——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正在目睹因特网的巨大冲击。正如蒸汽动力推动了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该革命主导了两个世纪——因特网是信息革命背后推动力。然而时间跨度却迥然不同。工业革命的发展花了二百年时间,但信息革命自1994年4月使用网景浏览器以来,在短短的七年间就已经发展到如此惊人的水平。
然而,比如,亚太地区1999年占不到世界因特网主机总数的百分之四。除非在社会、政治和商业领域的决策制定者积极引导去消除这种数字鸿沟,否则这种差距将更加扩大。
虽然那些有幸接触电脑和因特网的人日益依赖它们进行日常工作,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信息革命进行思索依然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超越仅把信息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工具的观点。应该把它置于整个工业和产业的发展大环境下来观察,并且最终达到通过工业化实现更繁荣的生活的目的。
在一个生产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信息技术为所有企业——无论大小——共同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空前的机遇。总部设在美国,生产基地设在马来西亚的戴尔计算机公司是信息技术如何把供给链管理转变为向供应商及制造商提供新的商机,而取得国际性成功的杰出范例。
虽然这个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商业革命使全球经济获得了前所未闻的扩展,但人类的幸福必须作为推动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致力于消除信息高速公路快车道上的国家与那些渐渐落伍的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由数字鸿沟引发的政治和社会辩论需要注重信息和通讯技术人力资源的培训、基础设施的发展、新技术的调整和应用,以及内容创新等。
鉴于联合国机构致力于通过工业化给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也把消除数字鸿沟作为其首要工作。
比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上海市政府最近签订了一项关于创办一个为亚太地区服务的信息技术推广中心。
其目的有三个:
1.帮助精选出来的城市评估其信息基础设施需求;
2.组织信息技术和商业的推广活动;
3.为信息技术本领建设提供高级培训。
对亚太地区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所支持经常提到的中小企业的活动。实际上,工业经济的这一部分在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并长期为缩小贫困现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为了繁荣和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增加销售、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得到廉价的支持服务——包括在金融、技术、市场和原材料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在迎接这种挑战上起相当重要影响。但是,拥有必备的支持基础设施是基本的前提。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措施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集中加强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目的是把中小型企业完全融入国内和国际生产过程和供给链。在此努力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享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诚如一个诚实的经纪人把私有和国有部门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工发组织可以帮助中小型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增加销售,改善客户服务和创建新的商务及联络。由此,中小型企业在寻求改善商务经营的过程中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潜力取得了更好的理解。
举例来说,在中国,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一直在与商务网络发展中心合作帮助中国设计一个对中小型企业具有特殊价值的全国范围的电子商务系统。
为涉足电子商务,工发组织于最近启动了一项独特的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电子平台,名叫联合国工发组织交易所。它为共享信息,促进企业、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研发机构和世界范围内其它工业利益共享者之间的商业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商业场所。
联合国工发组织交易所展示出的工发组织的优势是可竭尽全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例如,有许多组织在从事促进投资工作,工发组织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当促进投资工作与技术转移、质量控制和环境问题相结合,比如清洁剂技术使用时,工发组织 就成为独一无二的可以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机构。工发组织交易所成员同工发组织有关的专业领域、它的外派办公室和所属的机构都有直接的完全的信息通路。
虽然电子工具对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信息革命是十分重要,但这些国家中许多都面临着一个基本的障碍:上网的要求十分巨大,然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中小企业却因为缺乏通讯连线而被甩到了后面。
在最落后的地方,比如说在非洲,每1500人中才有一个人能用上因特网,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40个人中有一个人能上网。与此相类似的是非洲大陆上,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人能拥有电话。
为了帮助消除通信上的鸿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最近和爱立信咨询公司一起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研究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领域的新动向。在基于初步对埃及、斯里兰卡和乌干达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基本目标是克服中小企业在政策、体制和企业层面所面临的瓶颈,同时为它们参加电子商务勾画一个可行途径。
这是一个迅猛发展并能够改变手机上因特网方面现存模式的领域。但是,虽然中小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但它们能这样做却主要有赖于健全的国家基础设施, 有利于电子商务活动的通讯网络和金融法律框架。
在开始阶段,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应该得到最多的资源并被用来构成完整的价值链。同样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是迅猛发展的移动商务前景。信息资源、专业技术和支持服务必须联网并容易被中小企业所获取。
如果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的话,我相信我们将看到数字鸿沟将被明显弥合,信息革命的成果会被更加公正地享用。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来说,这意味着我们为实现消除贫困的指导目标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样,尤其是公共部门的决策者来说,我们必须超越将信息技术仅仅当作工具的阶段。我们必须对它在商业系统和经济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社会影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们所需要的观点就是1993年被从纳比斯科(Nabisco)公司总裁的位置挖到IBM公司作首席执行官的卢•格尔斯特纳(Lou Gerstner)带给当时正在衰落的IBM公司的观点。在与IBM全体职员的首次见面会上,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硅片是否比土豆片更有利可图。虽然IBM的职员嘲笑了卢•格尔斯特纳对计算机技术的一窍不通,卢•格尔斯特纳却看到了IBM公司的将来不在于硬件技术而在于像电子商务这样的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基于这样的观点,他将IBM公司从仅靠制造计算机赢利的树木中带入了靠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赢利的森林中。
对于意欲填平数字鸿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的方法也是同样正确的。我们也要有同样宽广视野以保证亚太地区的国家成为信息革命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