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航空母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 要] 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全俄最大的股份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堪称俄天然气工业的“航空母舰”。该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集勘探、开采、运输、储藏、销售、天然气与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分配,以及生产高冶炼终端产品于一身的全球性纵向一体化能源公司、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巨头。

  [关键词]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6)03-0009-04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堪称俄天然气工业的“航空母舰”。它主要从事地质勘探,天然气开采、输送、加工和销售,其生产规模和天然气产量在俄天然气工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它拥有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6%,全俄天然气总储量的60%;其天然气产量约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全俄天然气总产量的90%;其天然气总产值约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8%。截至2004年末,该公司的已探明碳氢化合物储量为:天然气28.9万亿立方米、凝析油12.4亿吨、石油6.5亿吨,总储量价值(按照国际分类计算)为840亿美元。

  一、公司概况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前身是苏联国家天然气康采恩,它是1989年在苏联天然气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根据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1992年11月5日签署的命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于1993年2月17日成立,1998年改为开放式股份公司。

  该公司是全俄最大的股份公司,股东总人数超过了46万。它的最大的股东是俄联邦政府,国有股份占38.37%;俄罗斯法人拥有36.81%的股份;外国法人拥有11.5%的股份;俄罗斯自然人拥有13.32%的股份。

  该公司拥有与俄统一煤气供应系统———世界上最大的输气系统(全长15.33万公里)相连的干线煤气管道、263个空气压缩站、179个天然气配送站,天然气输送联动机组的总动力为4 420万千瓦特。目前,由它维护的国内输气管道总长为42.8万公里,占全国煤气管道总长度的80%,保障着全俄8万个城乡居民点的煤气供应,其中包括2 280万户住宅、1.22万家工业企业和2.96万座锅炉。从2002年起该公司开始实施地区煤气化规划,帮助那些煤气化程度低于全俄平均水平的地区安装煤气设备。

  在国内,该公司的天然气销售网点遍布68个联邦主体;在国外,德国、法国、土耳其、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奥地利、芬兰、保加利亚、罗马 尼亚、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等欧洲国家是其天然气的主要销售国,亚太地区国家是其正在开辟的销售市场。

  二、生产与销售状况

  (一)天然气生产状况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俄最大的天然气生产者和出口商,其生产规模和产量在俄天然气工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该公司的天然气产量逐年提高,2001年为5 120亿立方米,2002年增加到5 219亿立方米,2003年提高到5 402亿立方米,2004年达到5 451亿立方米,2005年又增长到5 479亿立方米;其产量占全俄天然气总产量的85.5%,约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尽管2005年该公司的天然气产量与上一年相比增幅不大,但销售额的增幅却不小,纯利润已达到1 779亿卢布,是目前为止该公司创记录的利润。

  2006年该公司的天然气产量计划为5 480亿立方米。该公司计划到2010年把天然气产量提高到5 500亿~5 600亿立方米,2020年再提高到5 800亿~5 900亿立方米,2030年将达到6 100亿~6 300亿立方米。

公司天然气生产与销售量  单位:亿米3

年份产量国内供应量出口量
20015 1202 8211 667
20025 2192 8351 709
20035 4022 9101 748
0045 4512 9211 930
2005479
1 985
20065 480(计划)
1 956(计划)

  目前,使该公司天然气产量得以不断增长的主要产区是2004年投入生产运营的叶特—普罗夫斯基天然气田、扬堡油气田的阿涅里亚辛斯基区块和乌连戈伊天然气田的佩斯佐夫区块。扎波利亚尔内和扬—亚辛斯基油气田,以及维恩亚辛斯基天然气田的年产量均为1 000亿立方米,2010年以前这些油气田仍将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区,为保障公司天然气产量的提高起重要作用。2010年以后,该公司计划中所必需的天然气产量要靠开发亚马尔半岛、北极大陆架、鄂毕河水域和塔佐夫斯基港湾,以及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天然气田来保障。

  该公司已经确定了2006年的投资计划、预算计划和缩减支出计划。按照新的预算计划,该公司2006年的总收入为18 893亿卢布;债券、支出和投资总额为19 802亿卢布;财政借款为900亿卢布;货币资金超支为1.53亿卢布,同时要缩减支出110亿卢布。在其投资计划中,投资开发总金额为3 101亿卢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2 784.2亿卢布,长期投资额为316.8亿卢布。

  (二)天然气国内供应

  在俄罗斯,天然气是一种价格最便宜的燃料,由俄联邦税率署按照不同价格地区的分类决定其销售价格(2005年1月以前价格地区分为7个,2005年1月后分为11个)。天然气价格过低,造成其他燃料,如煤炭、重油的使用率下降,使俄国内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在俄罗斯,60%的电厂靠燃烧天然气发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天然气发电量则相对较低。2001—2004年该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天然气供应量分别为2 821亿、2 835亿、2 910亿、2 921亿立方米。2005年,该公司仅向莫斯科市场就供应了280亿立方米天然气。

  天然气销售价格过低,造成天然气生产企业无法弥补生产和运输天然气的费用,也缺少足够的资金开发新的天然气田,从而直接影响到天然气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企业能够积累资金用于新天然气田的开发,2004年该公司决定提高天然气批发价格,天然气销售价格比2003年上涨了20%,每千立方米为826.2卢布(不含增值税)。2006年天然气销售价格将继续上涨,但价格增幅预计不会超过22%。按照俄罗斯的能源战略,至2010年天然气的销售价格将比2003年上涨1~1.5倍。

  (三)天然气出口

  该公司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方面占有垄断地位,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它向世界上28个国家出口天然气,其中每年对西欧国家的出口约占俄天然气出口总量的1/3,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和法国是俄天然气的主要购买国。该公司能够通过控制天然气出口量来影响世界天 然气市场的行情。

  005年该公司共出口天然气1 985亿立方米,比2004年增长了5%,出口创汇260亿美元。其中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1 470亿立方米,向欧洲国家出口1 469亿立方米。2006年,该公司计划出口天然气1 956亿立方米,其中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1 510亿立方米。2006年2月27日,该公司结束了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线波兰地段的建设工程,扎姆布鲁夫空气压缩站开始投入使用。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线全长2 000多公里,途经波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计划年输气能力为330亿立方米。目前,该公司正计划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设天然气开采、运输和供应统一体系,以满足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对天然气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发展战略

  (一)有计划地开发新天然气田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大部分天然气田都集中在西西伯利亚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仅有约7%的天然气产自俄欧洲部分的天然气田。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该公司正在加强对纳德姆—普尔—塔佐夫斯基区、别乔恩和喀拉海陆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萨哈共和国以及里海沿岸天然气田的开发,亚马尔半岛及其毗邻水域、北极大陆架、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成为该公司未来的主要生产中心。此外,该公司还决定根据经济效益状况,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前景看好的天然气田进行投资开发,其战略目的在于综合提高天然气的开采、运输、加工和保存的能力,使公司的长期投资总存量得到最优化。

  首先,在保障扎波利亚尔内和扬堡天然气田的阿涅里亚辛斯基与哈里弗金斯基区块的天然气计划产量的同时,对附属于梅德韦日耶、乌连戈伊、扬堡、扎波利亚尔内油气田的较小区块进行开采。南俄罗斯油气田、扎波利亚尔内的瓦朗日恩斯克油层和佩斯佐夫油气田、乌连戈伊油气田的阿奇莫夫斯克油层距离现有的油气田开发基础设施比较近,因此这些油气田被视为该公司2010年以前资源开发计划中最有经济效益的项目。

  在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田是其计划在2010年以后进行开发的新区,如鄂毕河和塔兹湾水域、亚马尔半岛和北极大陆架地区。这些油气田与现有的天然气管道主干线距离很远,因此需要大量的投资来解决诸如油井的建筑设施、天然气产业工程项目、在多年封冻的土壤上和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下铺设天然气管线、采用新工艺保护自然环境等问题。亚马尔半岛油气田是该公司的重要战略资源基地,开发亚马尔半岛的碳氢化合物资源有助于 该公司长期维持其天然气产量。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亚马尔半岛已经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0.4万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2.283亿吨、石油储量2.918亿吨。其中有5.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1亿吨的凝析油和2.27亿吨的石油都集中在亚马尔半岛上的波瓦年科夫、哈拉萨维伊和诺沃波尔托夫斯基大油气田中,而这些油气田的开采权均属于该公司。这些油气田潜在的天然气年产量约为1 780亿立方米,液化碳氢化合物的年产量在700万~900万吨。

  俄北极大陆架地区是最具开采前景的碳氢化合物产地之一,该地区的施托克曼和普里拉兹洛姆诺耶油气田的勘探许可证也掌握在该公司手中。施托克曼凝析油气田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5万亿立方米,凝析油2 150万吨。开发该油气田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液化天然气的产量,以供应遥远的美国市场。普里拉兹洛姆诺耶油田的可采石油为4 640万吨,年石油可采量约为600万吨。沿巴伦支海、挪威海和北海把普里拉兹洛姆诺耶油田的石油运送到西欧国家的炼油厂,是该公司计划之中的原油运输方案。该公司还积极参与对中亚地区碳氢化合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拟参与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天然气开采计划。目前双方正在就此计划进行讨论。

  (二)扩大国外天然气销售市场

  为了扩大国外天然气销售市场,该公司计划增加对亚太地区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的天然气出口量,实施多元化的天然气输出计划。它不仅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田的开采潜力做了准确的估算,而且对亚太地区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对俄天然气的需求量,以及俄天然气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前景进行了预测。随着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对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该司还计划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天然气开采与运输统一体系,发展俄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加工和天然气化学工业。 目前,美国的能源公司已经表示愿意与该公司共同开发施托克曼凝析气田,以实施向美国市场供应俄液化天然气的计划。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25年以前,美国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以年1.5%的速度持续增长。因此,该公司已把美国视为最具前景的液化天然气销售市场之一。中国是该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尽管此前中国从未进口过俄天然气,但目前该公司已与中国进行谈判,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间每年向中国出售天然气300亿立方米。中国与该公司还就在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建设两条天然气管线进行了谈判。东部管线是指从萨哈林经符拉迪沃斯托 克通往中国的支线输气管线;西部管线是指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新库兹涅茨克经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到达中国的支线输气管线。这两条输气管线将保证每年从东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的天然气田向中国输送天然气400亿~500亿立方米。

  (三)进一步开展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在该公司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其优先发展的计划中,占公司总投资额的60%。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俄天然气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公司计划在2006年开通1 231.65公里的天然气干线和支线,使6个天然气管线空气压缩站和天然气地下储藏库投入使 用,还要接通178个天然气井和11个地下天然气储藏库的钻孔。在对现有天然气管线进行改建的同时,该公司还准备建设新的天然气管线,以提高天然气运输、加工和储存的能力。

  1.北欧天然气管线

  此管线是一条通过波罗的海水域,绕过过境国家,直接向欧洲出口俄天然气的新路线。建设这条管线会提高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可靠性,扩大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量。北欧天然气管线的年输送能力设计为190亿~300亿立方米,计划2010年开始输送天然气。

  2.秋明州北区—托尔若克天然气管线

  此管线是指从位于秋明州北区的乌连戈伊天然气田到托尔若克市的路线,该管线将成为目前正在使用的乌连戈伊—纳德姆—佩列格列布诺耶—乌赫塔—托尔若克多条天然气运输系统的重要部分。这条管线将会提高对俄西北部地区工业和居民日常消费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同时也可以保障通过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线的天然气出口。该管线计划从2007年分阶段投入使用。

  3.扩大中亚—中央天然气运输系统

  此系统是指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出口天然气的主要运输干线,该公司对过境的中亚天然气向俄罗斯和欧洲市场输送起保障作用。

  为了保障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 克斯坦的过境运输能力,该公司正在对中亚—中央天然气运输系统的新建和改建工程项目计划进行论证。建设新的天然气地下储存库、统一的天然气供应系统,也是将来要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成为全球性的纵向一体化能源公司

  2005年9月28日,该公司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股份公司72.663%的股份,总金额为130.91亿美元的责任证书。此前,该公司已经从天然气工业银行手中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股份公司3.016%的股份。至此,该公司总共获得了西伯利亚石油股份公司75.679%的股份,掌握了绝对控股权。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是该公司向全球性 能源公司迈进所实施的重要战略举措,有助于巩固俄能源大国的地位,使其能源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公司还取得斯拉夫石油公司及其子公司(属于秋明石油集团)49.5%的股份、西伯利亚—尤格拉公司49%的股份等,更增强了自己在国内石油市场上的分量。

  目前,该公司正在致力于原油开采、碳氢化合物原料的深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学产品的研发,拓展销售市场和输气路线等多种生产及经营活动,以巩固自己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老大”地位。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将保障该公司在世界大型油气财团中的竞争力。2005年该公司共加工原油3 646万吨,其石油加工量已经占全俄石油加工总量的18%,成为俄第二大石油加工者。

  [责任编辑:安兆祯]


  [作者简介]李蓉(195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从事东北亚经济问题研究。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