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稳投资持续加力 新基建蕴含新机遇——2022年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投资篇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今年以来,稳投资加码发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新基建蕴含新机遇,一项项重大工程抓紧推进,投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持久动力。


基建加码发力 扩大有效投资汇聚稳经济合力


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投资数据的改善,释放出经济逐步企稳恢复的积极信号。


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2%,增速虽较1至4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回落幅度收窄1.9个百分点。


“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投资增长支撑作用逐步加强。”在6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摆上重要位置。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政策加力信号持续释放。


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截至5月底,新增专项债已发行2.03万亿元,完成下达额度的59%,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亿元;新开工10644个水利项目,投资规模4144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609个;新开工120个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总投资1820亿元……


前5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比1至4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高0.5个百分点。


6月末,在川藏交界的金沙江干流,近百台运料车、振动碾、挖掘机往来不断。这是“西电东送”接续基地重点工程——巴塘水电站的施工现场。施工方中国安能三局24小时不间断施工,大坝填筑施工量由原计划的每月30万方提升到60余万方。


“5、6月历来是施工旺季,今年更与复工复产、各地加大基建项目开工力度相叠加,很多项目工地都在加快进度。”中国安能集团总工程师张利荣说。


加快推进施工进度,意味着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更大投资效益。


重重困难之下,制造业投资保持了“韧性”。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10.6%的同比增速虽较1至4月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收窄1.8个百分点。


“高”“新”投资增速快 结构优化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投资,在短期体现为需求,在中长期体现为供给。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化供给结构是必然选择。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


新基建,是支撑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的战略性基石。我国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前5月新建基站27.5万个,基站总数已达170万个。


作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重要一环,今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加快落地,为数字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


盛夏时节,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据介绍,项目新建机架12000多个,未来将实现宁夏与京津冀地区间传输时延8毫秒。


对于新基建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从储备项目情况看,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干企业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


古都西安,投资额达到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计划年内正式投产。


“未来,比亚迪所有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高级零部件都会在这里出现,比亚迪在西安地区的年产量,也将从30万辆提升到60万辆。”比亚迪西安地区总经理刘振宇说。


今年1至5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24.9%,远高于制造业投资10.6%的增速。


发力先进制造业投资、绿色低碳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的投资结构,正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