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对特朗普耶路撒冷政策保持沉默之际,以对印放宽签证条件
据中东箴言新闻网12月14日报道,以色列和印度在两名反穆斯林右翼总理领导下的关系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因为内塔尼亚胡政府将放宽对印度人的签证程序。
来自孟买的消息称,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正在努力鼓励更多印度人访问以色列,并且准备简化来自次大陆游客的签证申请程序。
据以色列领事馆发布的一份声明称,根据《印度商业路线》(Hindu Business Line),由于签证规则的减少,印度人前往申根国家、美国、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签证程序大大减少,也促使了大量印度人去这些国家旅行,以色列也将会在其中。
以色列旅游部印度负责人Hassan Madah说:“这是我们与内政部和外交部密切合作的一项倡议,我很高兴看到印度游客愿意去以色列旅游。”
他说,放宽签证要求不仅会使申请程序更快,还会增加到以色列的游客数量。
据悉,在以色列发布放宽签证条件的同时,因莫迪总理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对特朗普的耶路撒冷政策上的模糊性,印度国内(穆斯林)激起了很大反对声。
自从独立以来,印度就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事业。前印度总理,包括印度国父甘地,都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认为它是一个殖民国家的危险来源。反对英国的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强烈反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的想法。
然而,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发展成了以反穆斯林仇恨著称的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两国(以—印)总理之间的关系被批评者形容为两个男人之间的政治联姻,他们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带有种族主义和偏见。
莫迪政府对特朗普发表声明的不温不火的回应,被尼赫鲁大学教授妮维塔•梅农(Nivedita Menon)描述为一个迹象,表明“印度人民党”领导人改变了印度对巴勒斯坦的立场。
梅农告诉媒体称“印度现在不会对以色列说任何话,这并不奇怪,因为两国之间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
近一年来,以色列与印度关系的升温速度有点超乎想象。
今年7月4日至6日,为了纪念以色列与印度建交25周年,莫迪对以色列进行3天的历史性访问,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总理。此次访问,莫迪“忽略”巴勒斯坦让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就此改变在巴以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而包括内塔尼亚胡在内的以色列领导人也抓住每一个机会强调与印度领导人的私交,如在今年9月份联合国大会上,内塔尼亚胡就公开表示:“为了以色列,为了印度,为了全人类,我们可以一起畅想无尽的可能性。”
据《印度时报》11月23日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将于2018年1月14日期对印度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他将是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第二位访问印度的以色列总理,15年前阿里尔•沙龙曾对印度进行了首次访问。
从两国合作的内容来看,军事合作是一大看点,尤其是今年。
今年是以色列和印度国防合作的重要一年。今年5月和4月,以色列航空工业(IAI)宣布与新德里达成两项导弹防御系统协议,总价值超过25亿美元。
以色列士兵正在使用Spike系统进行军事演习
本月早些时候,印度空军和特种部队也参加了以色列蓝旗航空演习,这被看作是加强印度和以色列之间关系的标志。今年6月,在莫迪访问印度的一个月前,印度帮助赞助了特拉维夫著名的以色列国防博览会。
今年5月,三艘印度军舰停靠海法进行正式访问,标志着两国建交25年。
不过,两国的军事合作也出现了一些波折。
11月20日,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国防部决定放弃一笔5亿美元的交易,即从以色列的拉斐尔高级防御系统购买Spike反坦克导弹,支持在国内研发这种导弹。印以两国的分析人士都对取消交易表示担忧和可惜。
虽然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合作看似非常通畅,但民间的交流似乎没那么顺利。
以色列媒体《国土报》12月14日刊发了一篇名为《希特勒的印度教徒:印度纳粹爱国主义者的崛起》(Hitler’s Hindus: The Rise and Rise of India’s Nazi-loving Nationalists)的评论文章,认为现如今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思想正在印度的年轻人中间盛行。
而这种思想对以犹太人为立国之本的以色列无疑是一种威胁。
文章称,以纳粹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印度“民族志工组织”(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RSS)现在已经与莫迪政府达成“政治合作”。
因此,以色列与印度的外交关系发展注定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