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印巴加入为上合能源合作带来哪些新变化?

编者按:

近日,在加拿大小镇召开的G7峰会与本次在青岛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与安全合作论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经历了17年发展历程的上合组织,在复杂的地区与国际环境中迅速成长。未来,上合组织将走向何方?6月11日,凤凰网邀请有关学者以及相关媒体对上合峰会取得的成果及未来的发展展开研讨。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经济师王海燕,针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后,对上合成员国现有能源合作框架的影响,和深化能源合作面临的风险等议题进行了分享。王海燕认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中,能源生产和出口国储量丰富,能源消费国消耗量保持增长,决定了上合成员国深化能源合作的潜力依然巨大,新能源合作也将成为新的亮点。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与凤凰网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中国能源企业为上合成员国能源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是第18次上合成员国元首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接受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正式成员国后的首次峰会,可以说将会是上合组织迎来“成年”后的全新启程。安全合作、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是上合组织的三大支柱,而能源合作无疑是经贸领域中成果最为显著的。

早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前,中国的能源企业从1993年开始就已经在中亚地区开展油气业务,可以说为后来能源合作的不断深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印巴加入之前,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中,中国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国,而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是主要的能源供应国,那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会为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中国的能源企业在进入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开展业务后,在油气勘探、开发产量以及经营业绩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经营中,可以说中亚地区项目经营的效益是比较不错的。在中亚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过程中,中国的能源企业几乎都将中国掌握最先进的相关技术带到了中亚区域,为加强当地油气开采水平,实现能源输出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除了帮助中亚地区国家提升油气开采水平,中国能源企业同样帮助投资所在地发展了油气开采的上下游制造业。2017年,中国企业通过合资的形式,在中亚地区建立了一个钢管厂,可以带动当地民族制造业的发展。除了通过技术转移帮助当地提升油气开采和制造业水平,中国企业同样注重当地的人才培养。中国的能源企业每年都会资助当地员工以及当地大学生到中国的一流高效进行学习。

在社会公益领域,中国企业近年来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上也进行了积极实践。2016年,在中国的资助下,哈萨克斯坦建成了中亚地区最大的舞蹈学院,项目总花费为1.5亿美元,配备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此次上合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时,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专门提到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过程中是比较关注社会公益的。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企业,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所在的区域开展业务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实现了与相关国家互利共赢的目标。对于东道国而言,由于先进技术在油气开采和提炼中的应用,使得能源出口得以多元化,同时也提升了民族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中国而言,早期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构筑了稳定的能源供应网络。

中国目前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引进的石油和天然气,大约是每年六千万吨左右。石油进口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5%左右,未来还可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目前已经建成的中亚天然气ABC三个管道,在2017年占到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3%,并且未来的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到2030年可能占比达到60%。总的来说,中国同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和经验。

尽管印度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问题上,采取了非常保守的态度。但在现实开展经贸合作时,针对具体的项目,基于经济收益的考量,印度并不会简单地加以拒绝。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后,两国作为能源消耗国同样会加强与能源供给国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地合作。事实上,在上合组织地能源合作领域,中国与印度之间并不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因为俄罗斯中亚地区地能源市场足够大,能够满足中国与印度地需求。

俄罗斯受西方经济制裁是上合成员国能源合作的潜在风险

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深化能源合作时同样也将面对一些风险和挑战,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间的关系,尚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将会继续持续。因此在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时,也需要防范触及到美国的单边制裁。美国的制裁主要是针对公司和个人来展开。如果是针对公司的制裁,会严格规定其他公司不允许与受制裁公司开展的业务,例如融资、技术转让等等。美国在此次对俄罗斯的制裁中,也针对普京政府的一些核心人员进行了制裁。

美国能源企业埃克森美孚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开展的一项合作,就被美国政府以违反制裁协议罚款了200万美元。埃克森美孚认为尽管签订协议由谢钦签字,但谢钦是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进行的行为,因此不应该受到制裁。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经历显示了企业在俄罗斯开展业务时可能面临的美国制裁的影响,而很多情况下出发的裁量权则是完全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中,很难说是能够做到公正和公开的。资金周转也将是与俄罗斯展开能源合作时面临的一项风险。如果资金的中转、支付通过美国的支付系统,则会面临美国严格的监管,甚至是对资金的截留。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将强能源合作,可能会使得中国与俄罗斯中亚能源合作的重要性下降,但事实上这种看法可能会过于片面。首先,美国通过贸易磋商,对中国加强施压,要求美国加大对美能源进,每年的金额为500亿美元。目前来看,每年500亿美元的金额实现难度非常大。即便中国开始引进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对之前与上合国家间的能源合作不会面临较大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市场仍在进一步扩大,因此增加进口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并不会产生一种此消彼长的结果,使得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重要性下降。

光伏发电与太阳能领域将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系能源合作的亮点

上合组织成员国地能源合作主要以传统的油气能源合作为主,在新能源迅速发展地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是否具有在新能源领域加强合作的潜力呢?一些研究机构认为,按照目前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到2030年至2035年,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将能够成为在市场上有成本竞争力的新能源。

在10到20年后,在国际能源市场中可能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相互鼎立的局面。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都认为化石能源不会向前些年预测的那样,将会快速被系能源索取代,普遍认为至少在未来40年中,化石能源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有大的改变和冲击。

新能源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技术的更新和电池技术的发展,如果这两个领域没有大的突破,那么新能源对化石能源主体地位的冲击仍然有限。在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中,作为化石能源储量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两个国家目前都在采取行动,希望更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的领域。

可以说,在顺应国际能源市场转型上,一些传统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样积极的参与到新能源的发展中。中亚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愿望,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领域多元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在光伏发电和太阳能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为开展新能源合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