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叶海林:印巴冲突关系不会“搅局”上合组织

编者按:

近日,在加拿大小镇召开的G7峰会与本次在青岛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与安全合作论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经历了17年发展历程的上合组织,在复杂的地区与国际环境中迅速成长。未来,上合组织将走向何方?6月11日,凤凰网邀请有关学者以及相关媒体对上合峰会取得的成果及未来的发展展开研讨。

会上,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院著名的央视评论人,南亚研究专家叶海林针对上合组织中的国家经济与安全合作问题展开论述。叶海林认为:“印巴关系在上合峰会前夕非常紧张,但没有造成较大纰漏。这也不意味着印巴的关系带到上海合作峰会中便平安无事。上合应是一个有效率、有行动力,且能解决问题的组织,印巴关系这个元素显得有些负面了。”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与凤凰网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印巴关系在上合中显“负面”

今年上海合作较有特色,主要是有南亚国家的加盟。南亚的参与对上海合作组织而言,意味着上合地位的显著提升。伊朗的加盟,让上海合作组织从中亚扩展到了西亚地区,这个框架基本算形成了。

上合峰会前,外界普遍的一个担忧是印巴会不会把他们的矛盾带到上合?印度会不会把他们的行为习惯带到上合框架中?印度非常喜欢搜集带有“俱乐部门槛”的国家,但搜集到之后却并不做实事,这是印度的一大特色。基本来说,凡是印度参与的国际机制,很少有能够产生实效性的。相对于几个地区合作组织,南蒙的发展周期最长,这显然跟印度有很大关联,所以很多人对这个事情较为担忧,但目前来看还好。

印巴关系在上合峰会前夕非常紧张,但没有造成较大纰漏,主要因为7月份的换届选举。总统的前来,相当于是回避了印巴两国实际领导人的会晤。这并非常态,也不意味着印巴的关系带到上海合作峰会中便平安无事。上合应是一个有效率、有行动力,且能解决问题的组织,印巴关系这个元素显得有些负面了。

如果上合并不刻意强调它的实际运转效率,也不主张实现带有强制性的地区合作义务,而只是传达一种能做多少是做多少的意图,问题也没有那么严重。我们需留意的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均反对克什米尔国际化。印巴格局下,若想让上合组织真正发挥作用,实质还是在于中国期待上合变成什么样的组织。

中巴经济走廊困境:中国是“想赚钱”还是“想赚吆喝”?

资金是一个问题,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从最初的450亿到如今的540亿,在承诺和落实上存在不少差距。中巴经济走廊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巴基斯坦国内的政治风险。国内政局的不稳定,导致其中央政策制定能力非常弱,对各地方势力基本上没有掌控力。很多项目是接地气,但国内企业到了国外地区处理时,很多时候是对当地现实问题的不适应,并非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原因。

中巴经济走廊在巴基斯坦已达成共识,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项目。期待高了,就会出现“麻将式”的合作方式,在国家的各省会产生很多的分歧和纠纷,引发中巴经济走廊的“东西线之争”。这就涉及一个关键问题,无论是中巴经济走廊、还是“一带一路”倡议,当我们将它们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时,其自身可能会存在一些未化解的逻辑问题。

中巴经济走廊的现状很典型地反映出中国的困境: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是要实现地缘政治目标还是实现经济目的?针对经济目标,我们能够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实现共赢,以此保证投资安全甚至投资增长。在战略目标上,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我们能够比较好地进入阿拉伯海和波斯湾。一方是成本支出,另一方是效益回报。谈经济回报是要赚钱,而实现战略目是花钱。归根结底,我们要弄明白这笔钱是“想赚钱”还是“赚吆喝”,这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现今最大的问题。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