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中非务实合作 打通迈向美好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张健 王子正 凌馨)“走快速路太方便了!过去从机场开到市区要2个小时,遇到堵车更久,现在只要20分钟。”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出租车司机约翰·安迪戈说。


安迪戈提到的这条快速路连接了内罗毕市区与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全长27.1公里,由中国企业投资开发和建设,去年7月底正式投入运营。截至今年2月初,这条快速路累计通行车次已突破1000万。


自2013年以来,中非务实合作成果显著,通过大量的项目投资、技术援助和人才培训等手段,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了经济发展自主能力,打通了迈向美好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多像安迪戈一样的非洲人民享受到了中非务实合作的“红利”。


“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出发去打水了!”


在安哥拉卡宾达省一些地区,供水不足成为当地人的一大烦恼。由于大部分区域没有安装水龙头,所以人们只能依靠水车限时取水,距离最远的居民,每日天不亮就要出门打水。


去年6月,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和二十局集团联合承建的安哥拉卡宾达供水项目竣工。据悉,该项目是安哥拉在卡宾达省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主要包含首府卡宾达市区和兰达纳市区的储水、配水及入户连接等设施。入户及庭院约2.4万户,建设集中供水点74处,覆盖卡宾达省92%的人口居住区域。


上百人簇拥在公共取水点等待,有头顶水桶的大人,也有手捧塑料瓶的孩童,当自来水涌出时,人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个供水项目实现了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到3公里外的河边取水了!”家住卢科拉社区的何塞开心地说。


“安哥拉不缺水,但水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因为中国企业的到来,这些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安哥拉经济和计划部长马里奥·若昂感慨说,中国企业带来了技术和经验,实实在在地为改善当地民生做出了贡献。


“再也不用坐独木舟过河了!”


“我们期盼已久的这座大桥终于开通了!”对于塞内加尔方久尼市居民迪奥普来说,去年新年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家门口的方久尼大桥通车。


这座去年开通的大桥位于塞内加尔方久尼市,由中国提供融资支持、中国公司承建,全长1600米,是塞内加尔境内最长的桥梁,如今,它已经成为连接塞国南北的主干道之一,也是前往邻国的重要交通节点。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