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迪斯拉发城市历史(2016版)
布拉迪斯拉发已知最早的永久居民点开始于大约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期的线陶文化。大约公元前200年,凯尔特人Boii部落建立了第一个重要的居民点,是一个防御城镇,并建立了一个造币厂,制造的银币称为biatec。这一地区从公元1世纪直到4世纪处于罗马帝国的影响之下,构成其边境防御体系罗马边墙的一部分。罗马人将葡萄栽培引进这一地区,从那时开始的酿酒传统一直持续至今。
现代斯洛伐克人的祖先斯拉夫人在公元5到6世纪之间的民族大迁徙时期抵达这一地区。作为对受到阿瓦尔人攻击的反应,当地斯拉夫人部落在一个法兰克商人萨莫的领导下建立了萨莫帝国(623–658年),这是已知的第一个斯拉夫人的政治实体。在9世纪,布拉迪斯拉发城堡和德文城堡是斯拉夫人国家尼特拉侯国和大摩拉维亚的重要中心。关于该市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907年,记载大摩拉维亚在匈牙利人的攻击下崩溃。
在10世纪,布拉迪斯拉发的辖区成为匈牙利(自1000年起称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后来设立了波佐尼(Pozsony)郡,并成为王国边境地区的重要经济和行政中心。这一战略位置注定该市会遭遇频繁的攻击和战斗,但是也为它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1291年,安德鲁三世首次授予普莱斯堡城市特权,1405年,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又宣布其为皇家自由城市,在1436年为该市确定了城徽。
1526年,在莫哈奇战役中,匈牙利王国被奥斯曼帝国击败。此后土耳其人围攻并损坏了布拉迪斯拉发,但是未能征服该市。由于奥斯曼帝国向匈牙利求和,1536年,该市成为匈牙利的新首都,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标志着新时期的开始。该市成为加冕城市,国王、总主教(1543年)、贵族和所有主要机构都驻扎在此。从1536年到1830年,共有11位国王和女王在圣马丁主教教堂加冕。不过,17世纪的历史充满了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与土耳其人的战争、流血、瘟疫和其他灾难。16世纪下半叶宗教改革传播到此,主要在市民阶层中获得了支持者。由于频繁发生反对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郊区遭到摧毁。该市和城堡曾经数次被起义者攻占,又数次被帝国军队重新夺回。暴动的时期结束于1711年,以签署 zatmár和约为标志。
布拉迪斯拉发在18世纪玛丽娅•特蕾西娅统治时期繁荣起来,成为今日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疆域内最大、最重要的城镇。人口增长三倍;修建了许多新的宫殿、修道院、宅邸和街道,该市成为该地区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中心。不过,在玛丽娅•特蕾西娅之子约瑟夫二世的统治下,特别是在1783年匈牙利王冠被送往维也纳,以试图强化奥地利与匈牙利的联盟时,该市开始失去其重要性。随后许多中央机构迁移到布达,许多贵族也随之迁移。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的第一份报纸都在此出版,分别是1780年的Magyar hírmondó,和1783年的Presspurske Nowiny。在18世纪,该市成为斯洛伐克民族运动的中心。
该市19世纪的历史与欧洲的重大事件密切相关。1805年,奥地利与法国在此签订普莱斯堡和约。1809年,拿破仑的法国军队摧毁了Theben城堡,1811年,布拉迪斯拉发城堡被大火烧毁。1843年,该市议会宣布匈牙利语为该市法律、行政和教育的官方语言。作为对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反应,斐迪南一世在该市总主教府签署了四月法令(又称三月法令),其中包括废除农奴制。该市选择站在革命的匈牙利人一边,但是在1848年12月被奥地利人占领。工业在19世纪迅速增长。匈牙利王国的第一条马拉火车铁路,从该市到圣乔治,建于1840年。前往维也纳的新线路使用蒸汽机车,于1848年通车,到佩斯的线路通车于1850年。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金融和其他机构;例如,今天斯洛伐克的第一家银行成立于1842年。该市在多瑙河上架设的第一座永久性桥梁,老桥,建于1891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布拉迪斯拉发归属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虽然该市的代表表示不赞成。在该市占多数的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试图阻止该市并入捷克斯洛伐克,宣布该市为自由市。不过,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于1919年1月1日占领了该市,使其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该市成为斯洛伐克政治机构的所在地,到2月4-5日,成为斯洛伐克的首府。1919年3月27日,首次正式采用了“布拉迪斯拉发”这个新名称。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后果,许多匈牙利人政府雇员移居到匈牙利,而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将住处搬到布拉迪斯拉发。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的学校急剧减少。在1930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口统计中,布拉迪斯拉发的匈牙利人已经减少到15.8%。
1938年,纳粹德国合并了邻近的奥地利,同年又根据民族原因合并了当时仍然独立的柏沙卡和德文2个市镇。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首次宣布独立,布拉迪斯拉发成为该国的首都。不过这个国家很快就处于纳粹影响之下。在1941–1942年和1944–1945年,新成立的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驱逐了布拉迪斯拉发大约15,000名犹太人中的大部分,其中大部分被送进了集中营。布拉迪斯拉发遭到盟军飞机轰炸,1944年被德国军队占领,最后在1945年4月4日被苏联红军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布拉迪斯拉发的大部分德意志人被德国政府撤走;少数人在战后返回,但是根据贝尼斯法令被没收财产并遭到驱逐。
1948年2月共产党在捷克斯洛伐克夺取政权以后,该市 成为东方集团的一部分。该市范围有所扩大,人口显著增长,斯洛伐克人的比重也上升到90%。在共产党统治下,建造了风格统一的大型“样板建筑”高层住宅区,以及一些庄严的新建筑,例如新桥(Nový Most)和斯洛伐克广播电台总部,有时,这些建筑破坏了该市的古老风光。
1968年布拉格之春之后,华沙条约集团对该市进行了军事占领。不久之后,该市成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中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1988年,布拉迪斯拉发举行了反对共产党政权的烛光游行。次年,该市又成为促成共产党政权崩溃的天鹅绒革命最著名的中心之一。
1993年天鹅绒分离之后,该市成为新成立的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在1990年代和21世纪初,该市经济由于引进外资而迅速繁荣。该市也主办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活动,包括乔治•沃克•布什与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的2005年斯洛伐克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