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借”一带一路“谋划推动”十三五“发展
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秘诀,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法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着眼于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出了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这对于我省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是人口大省、产粮大省,又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在全国大局中举足轻重,做好各项工作责任重大。
河南省委、省政府自觉站位全局,顺势而为,把河南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来谋划,努力打造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高层次平台和战略突破口。
过去的5年里,河南也因为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
我省进出口总额从178亿美元增加到700多亿美元,接近翻两番。五年实际利用外资656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超过3万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时期的3.2倍和3.3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成效全国瞩目,旅客吞吐量接近1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40万吨,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初步形成,郑欧班列运营综合指标居中欧班列首位,航空港引领开放、带动发展的作用日益彰显,为我省在新的起点上跨越起飞积蓄了势能。
我省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地区和投资创业热土,全省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外界看河南的延伸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这一切,都是开放给河南带来的变化。
12月,上合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我省成功举办。对我省来讲,规模之大、规格职高、影响之光前所未有,这是我省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
我省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谋划推动“十三五”发展,必须准确研判形势,顺势而为,必须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河南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心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我省位居我国核心腹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打通开放新通道,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十二五”期间,我省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及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机构调整,今后,国际产业转移更加注重向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地区布局,我国沿海地区向中心部地区的雁阵式产业转移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有关研究显示,目前珠三角地区每年向外转移的产业大约60%转向国内中西部地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举全省之力建设的“1号工程”。要实现“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的都市”的目标,形成以航空运输为主题、多种交通方式立体衔接的现代综合枢纽,就要加快打造航空、铁路国内国外物流“双枢纽”、构建陆空高效衔接的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形成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把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内陆地区最具活力的开放高地。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缓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慢,全球呈现出产品找市场、资本找项目、人才找平台,企业找劳动力的局面。我省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人力资源丰富,区位交通等优势突出,有利于我省引资、引技、引智,提升综合竞争力。
我省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着黄金机遇期,但也要认识到,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坚持对外和对内开放并举,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努力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其中,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发展战略是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只有在大的战略上看准定好,才能走对路子,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否则,干的越卖力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带一路”建设时我国扩大对外开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省打通开放新通道、提升在国际国内分工合作地位的战略机遇。
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就要把实施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推进交通、信息通信、口岸开放平台互联互通,推动郑欧班列多口岸出境、多线路运行、多货源组织和去返程均衡运营,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参与海外能源资源开发。
开放程度对一个地方的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对河南这样的内陆省份来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要靠开放,聚集创新要素、推进创新发展也要靠开放。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应当是我省第一位的战略。